农村学校合唱团的训练对策
2018-12-29路遥
童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改革的要求,合唱教学也慢慢地普及到了农村中小学。但作为一名乡村的小学音乐新教师,怎样在经验有限、教师资源缺乏、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学校有效率地组建一支相对专业的合唱队呢?下面笔者根据从事教师行业一年多以来自身的音乐实践经验,浅谈农村小学合唱队从组建到合唱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前期准备
在平常的音乐课堂中,笔者会适当地加入视唱练耳的训练,让学生先从最基本的音乐学起,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听音模唱
笔者会以一个八度之内的旋律音程进行模唱,一般用“la”模唱出来,有些学生在一开始还找不到音,笔者会让学生认真聆听钢琴,对于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其他的同学就会模仿,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钢琴上,一般模唱几次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模唱不仅可以锻炼视唱,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
简单旋律音准训练
在一般唱歌与乐器演奏时所发出的声音高度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一些单声部视唱练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识谱有些困难,笔者就将音乐书中的歌曲改成视唱谱,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熟悉简谱甚至是五线谱。运用视唱的方法来模唱声音,是培养与判断音准比较可取的方法。
节奏训练
节奏是在人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规律性突变,而且形态千变万化。音乐中的节奏所指向的是旋律进行中,音乐所包含的音阶、音符或者时值和强弱等要素。在训练中直接练习节奏会比较枯燥,笔者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训练符点音符、切分音、三连音及各个声部变换拍子训练等,来提高学生把握音乐节奏变化中的各项技术。
合唱队的组建
一支好的合唱队,首先应从选拔人员这一起点抓起,要考虑到合唱队的稳定性和前瞻性。教师应该在三四年级中寻找合唱主力队员,五六年级只能是合唱团其中一小部分,因为高年级学生马上要面临毕业,能用于合唱团的精力和时间都是很少的。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较,思维还是以具体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乐理知识可能还不理解,训练起来也会给教师增加负担,所以挑选一小部分综合条件好的一二年级学生作为合唱队的补充部分。合唱队人数不需要太多,最好控制在50人左右,男女的比例尽量均衡,这样才能保证在演唱作品时声音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合唱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和歌唱基本技巧等综合能力。开始阶段已经在音乐课上做了准备,笔者通过音乐课发现一批好的苗子,作为合唱队的核心成员,再通过自愿的原则进行报名选拔其他成员。
同时,还要考虑到合唱队各个声部的划分,合唱队就是由不同的声部组合而成,每个声部都至关重要。女高声部主要担任旋律声部,在音准方面相对而言稍微低于其他几个声部,男高声部和女高声部选拔的要求基本一致。女低声部演唱旋律的机会最少,内声部的旋律多变化音,因此是对音准要求最高的一个声部。教师在选拔人员时要注意学生的音域和综合素质,对于音乐素养低的人最好不要安排到低音声部,也不能因为唱不了较高的音就随便安排在低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对音的要求也要非常严格,因为唱旋律的机会也不多,主要起烘托歌曲的作用,对于音准不好的人应谨慎考虑是否使用。这些要求都满足之后我们要考虑队员的身高、面貌形象,因为学生在身体发育期。教师要认真观察根据不同的作品和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进行队形和声部的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合唱队的主唱、伴奏教师、指挥教师以及其他辅助人员也是培养好的合唱团的关键人物。一支优秀的合唱团也需要有优秀的领唱人员,但是在乡村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差不多,因此笔者会从之前选拔的人员中各个声部和男女中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单独培训。同时,伴奏由学校会钢琴的教师担任,指挥由学校的音乐教师担任,对平时的作品进行排练。这还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合唱指挥能力,不仅在听音、节奏、记谱方面的能力较好,还要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和发挥,指挥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自觉地跟着指挥教师的要求做,指挥教师要能调动演唱者的情绪,动作要灵活以及富有表现力。对于辅导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能力,对指挥教师的工作进行辅助。
合唱队的训练
在组建好一支合唱团后,对于合唱队的训练要有一份科学有效的计划,包括近期、长期计划,近期计划精确到每周排练的进度和强度,长期的训练以一个学期为标准,学生需要训练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接触到不同的歌曲作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纪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训练的方式既要严厉但是也要适当地放松,训练内容在保证科学性的情况下要增加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合唱队队规和组织纪律
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一定要先明确规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先制定一份合唱团队规,选拔年级高的人员担任团长,对合唱队的考勤、训练进行管理,各声部也要选拔声部长,对团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增加合唱团的凝聚力。
合唱基本技能训练
正确的发音姿态
唱歌除了要有好的声音,正确的发声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严格纠正学生之前的错误姿态,如唱高音时伸脖子翘下巴、气息吸得太浅、身体站不稳等问题。正确的歌唱姿势为:双脚略微分开一点,也可以丁字步站立,身体在自然站立的情况下微微向前倾,两眼平视前方,胸膛舒适地伸展,小腹微微回收,表情自然,面部略带微笑,全身上下松弛,做到身心合一。
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要求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意大利声乐学家贝基说过:“会呼吸就会唱歌”。正确的呼吸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关键,尤其合唱队是一个整体,气息就更加重要了。合唱的呼吸有三种方法:
一是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呼、同吸、同换气,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二是以声部为主的呼吸:即以每个声部为单位进行呼、吸、换气方法,常用在混声合唱作品中。
三是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气息的深浅长短做不同时的呼、吸、换气。所谓的“气息歌唱”就是这个道理。
正确的发声
有了正确的呼吸,那么正确的发声就可以为音色增添光彩。每次合唱的训练,笔者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训练,如哼鸣练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但是要提醒学生下颚和舌头都要放松,嘴巴微微地闭上,身体放松,才能真正地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第二个是长音的练习,教师弹一段简短的旋律,让学生尽量做到不换气唱完,锻炼学生的横膈膜张力。发声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合唱人员的唱歌机能被激活,学会运用身体不同地方的肌肉去维持唱歌的动力,进而能够较快地呈现出唱歌的状态和演绎歌曲。所以,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协调好各个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让学生提高对声音的掌控能力。
节奏和音准的练习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这就对合唱的音准和节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个人唱得不对就会影响整体的感觉。在训练中可选取两种相似度高的节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节奏的同时进行对比。关于音准的练习,主要加强听辨、模唱的练习,多听多唱,教师要有耐心,一定让学生达到标准了才能进行其他的训练。
分声部合唱的训练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种方式比较可行:第一种二声部轮唱,另一种是先唱低声部旋律。旋律声部音乐性较强,学生能很快掌握;低声部多变化音,所以尽量在学生接触旋律声部前学会低声部,练熟之后再把旋律声部加在一起效率会比较高。
情感艺术加工
一切艺术都是为情感的表达而服务的。所以有了规范的声音还必得有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这个需要在排练中逐步训练才能完美地演绎作品。首先教师要自己先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思想,并在指挥当中融入声情并茂的“提醒”,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演唱,感受音乐内在的美。
合唱曲目的选择
对于乡村小学生,一个学期安排太多的合唱曲目可能效率不高,而选择难度较大的曲目也是不科学的,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直接让学生学三声部以上的歌曲,不仅让学生感到压力大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现状选择一些适当的曲目,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歌曲。
合唱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排练时间不宜过长,最开始的时候保持在30分钟左右,后期可以慢慢增加时间,也要注意让学生中途休息,禁止在学生吃得太饱或者饥饿的时候唱歌,禁止学生大喊大叫,要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另外,在排练当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台风,让学生懂得个人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表现,平常训练就要养成好的习惯比赛时才不会出现状况。
结语
合唱是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有效途径,在资源缺乏的农村学校就尤为重要了,这点笔者在实践中深有体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合唱队的孩子音乐素养得到大大提高,小部分带整体,音乐课的质量也提高了,这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作用。
合唱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让合唱更多普及到音乐课堂中去,启迪孩子们的音乐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促孩子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拥有一双飞向更高级音乐殿堂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