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的有效策略
2018-12-29马玲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也逐渐优化,户外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平台,能够有效地互动交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开展户外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幼儿教学的难度,有效提高了我国幼儿教育质量。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的有效策略,希望促进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丰富幼儿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户外活动现状
由于户外活动是一项通向互动的过程,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应当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新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幼儿园户外活动,使幼儿展开多项交流沟通,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培养其综合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组织情况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只是简单地进行体育活动,并未因地制宜地有效拓展活动范围,从而破坏了户外活动的教育效果。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仍然是户外活动的主导者,幼儿只能够听从教师的安排,或者是模仿教师的动作,此种情况难以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例如:部分教师组织幼儿参与“轮胎总动员”活动,只是将任务分给幼儿,教师也只是要求幼儿进行机械式的活动,难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精神,也降低了活动质量。
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应当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促使幼儿身体与情绪愉快发展,加强身体素质协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能够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成长。互动是基本活动内容,使学生在交往与游戏过程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包括幼儿园环境、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加强户外活动与幼儿活动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增长社会阅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的效果
能够为学前教育营造丰富的物质环境
教育理论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不断互动中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所以幼儿园户外活动在幼儿学习环境中,也蕴含着重要的教育资源,并且在幼儿健康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有助于改善幼儿教育发展环境,可以将隐性资源有效应用,同时弥补传统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使幼儿在环境中有较多的资源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将园区内的瓶子与桌椅等生活用品进行合理摆放,为幼儿提供更真实的区域活动场景,并且鼓励幼儿自主摆放物品,或者是进行房间装饰等,鼓励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进而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
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
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与教师及其他幼儿之间的交流频率也逐渐提升,在互动中幼儿能够互相帮忙,从而增进感情。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能够与教师敞开心扉,感受教师的真诚与呵护,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发展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可以在导游小游戏中扮演导游,向其他幼儿简单介绍当地的风景与民俗,通过相互介绍与鼓励,教师再辅以耐心,能够增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支持幼儿多向互动的有效策略
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幼儿通过多项互动交流,这样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也应当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幼儿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户外活动,并且在户外活动中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户外活动中的多项互动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进行多项互动交流:
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幼儿学习与成长
为了促使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幼儿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能够详细地设计户外活动内容,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设计活动内容时,能够将教育目标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例如开展自救演练时,应当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格特点,采用多元化活动策略,促使幼儿全方位发展。而且幼儿在自救演练时还能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使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和多向互动,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例如,幼儿在进行攀爬动作练习时,教师应当让幼儿了解,从高处往下跳时,如果没有抓牢会伤害身体,并且伤害其他同伴。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能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使幼儿充分了解用哪种姿势,进行什么活动是危险的。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使幼儿相互观察与监督,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责任感,能够体现幼儿互相帮助与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也能够减少教师在活动中由于监督力度不足造成的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等。
教师创新思维模式,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
要想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师必须支持幼儿参与多项活动,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探讨,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客观综合地看待户外活动,并仔细地设计活动内容,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合理指导,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增强户外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能够与其他同伴之间更好地交流探讨,提高活动效率,实现幼儿特色教育,为幼儿更好地活动提供帮助。此外,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的复杂程度,恰当地讲解游戏规则,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游戏兴趣与主观能动性,通过正确引导来调节幼儿的具体行为,并且对幼儿的行为与游戏能力进行及时调整,促使幼儿有效地开展户外活动。
坚持保教结合原则,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当户外活动开始时,通过充足的热身,使幼儿能够提高活动兴趣,肌肉也能够得到放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正确的组织与协调,促使幼儿互动交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应当保证幼儿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如果活动时幼儿出汗,应当让其大量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待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细心检查幼儿是否汗湿了衣服,要放松幼儿的四肢,注意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保暖。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当扮演观察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适时的引导与帮助,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寻求互动新方法,使幼儿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能够茁壮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在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组织游戏活动,还应当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支持幼儿多向互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环境与氛围。在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与态度,不要过多干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运动器械,使幼儿能够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发现的信息,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更好地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