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利用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阅读环境
2018-12-29李艳琼
随着昆山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承和创新,本土文化已越来越为整个昆山所重视,街头巷尾、社会媒体处处呈现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幼儿耳濡目染地浸润在吴侬软语和吴地习俗的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创设和利用本土文化所营造的阅读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知识储备及经验,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创设博物馆环境,吸引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园应“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让幼儿对我国的优秀文化有一个切身的感受,认识到家乡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激发并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昆山所有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就可以作为幼儿了解、认识以及感受昆山最好的素材。幼儿对于地域并没有认知,在这个时候,让幼儿在博物馆发现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让他们认识昆山以及本土文化独特的美,能够让他们的幼小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不仅如此,这也是幼儿踏上自主阅读之路最稳固的基础性的一步。
比如在“发现昆山之旅”的博物馆活动中,我们首先让幼儿对“什么是博物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安排家长带幼儿参观《昆山博物馆》《昆曲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借此过程让幼儿明白“文物”“珍品”等含义。之后,给幼儿布置一个为班级的阅读角创建“小小博物馆”的作业,用于放置家长及幼儿一起发现的所有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如“昆曲博物馆”的版块中投放了许多昆曲表演家以及戏曲作品的照片,表演的服装、脸谱,以及特色的迷你戏台、古色古香的花纹等。再鼓励幼儿逐一担任小讲解员的角色,让幼儿切身感受这个小角落的魅力,吸引他们在空闲时间到那里去阅读、感受。放学后,积极与父母一起寻找资料,阅读这些他们平时并不会太关注的知识,争取下次成为小小讲解员。通过这种活动,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发现、了解昆山,认识家乡的美,去感受昆山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魅力,在这个由于好奇不断去探索博物馆的过程中,也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利用桥文化资源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昆山河流和湖泊较多,相互之间互联互通,河道分布也很密集,昆山的桥不仅在数量上很多,其外形更是少见,历来生长在昆山的人都在建造桥、歌颂桥并且赞叹桥,这就使得桥文化已然成为其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昆山的桥不仅能够使人看到2500多年之前市井的风貌,同时还散发着现代化经济和文化的恢宏气势。参观博物馆的活动结束后,笔者继续发起“发现昆山之旅”——寻找昆山“桥”的活动。
在之前的阅读角,笔者开辟出一个新主题“桥”的版块。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根据昆山水系的分布去探索,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不仅快速找到了富安桥、双桥、竹桥、十眼长桥、陆杏桥等古风古韵的桥,同时也发现了东大桥、正阳桥、歇马桥、西大桥等许多在原址新修的廊桥,之后就在这个新开辟的阅读角中贴上分布在昆山各处的形态不一的桥的照片,让他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双桥,又称钥匙桥。双桥并不是两座桥,而是桥在湖面的倒影和桥构成了一个标准的圆,独具特色。‘钥匙桥’是石拱桥(世德桥)与石梁桥(永安桥)共同组成的。由于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式与古时候的钥匙相似,因此便有了‘钥匙桥’之称。”幼儿阅读着昆山桥的各种故事以及传说,使他们沉浸其中。通过这种活动,幼儿找到了桥,认识了桥,同时还了解了有关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通过探索发现、阅读细节的过程,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共创传统饮食文化环境,激励幼儿自主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领域最微妙的一个领域是通过环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建的周边情景,通过丰富集体生活的所有素材去进行教育。在创设和利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阅读环境时,我们同样鼓励孩子们进行参与,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吸收本土文化的精髓。
昆山除了悠久的历史以及小桥流水的自然美景,昆山饮食文化同样颇具盛名。本地饮食文化对幼儿来说同样非常具有吸引力,更何况他们对食物非常热衷。因此, “发现昆山之旅”的活动可以加入新内容及阅读主题。
在区域角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增设了“奥灶馆”“文魁斋”等昆山著名的老字号商铺,组织孩子们去学习和了解这些商铺的由来,七天内,组织父母和幼儿共同参与开启美食探索之旅的比赛,将他们每天探索发现的美食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汇集分类并整理。比如酥糖、粽子糖等苏式糖果,袜底酥、梅花糕等糕点类美食。同时,我们提前准备了这些美食的文字标签,让孩子们在品味美食的时候阅读这些标签,并把标签按其类别贴到不同的老字号商铺中。安排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担任“营业员”的角色,让他们向消费者介绍各种美食,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快乐。此次活动的环境各有特点,能够引起并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强烈意识,通过活动,孩子们一方面认识并记住了昆山的传统美食的名字以及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了与美食相关的文字,进一步激发并提升了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