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2018-12-29杨月珍

家长·下 2018年4期

民间游戏是指在民间流传的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民间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不断完善、更新,趣味性强,备受广大炎黄子孙的青睐,特别是儿童。因此,正确地引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游戏的特点

内容丰富

民间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素材等因素影响,相对于其他游戏来说内容更丰富, 只要孩子们想玩,随时都可以开展,随时都可能创造出新的游戏,可以是体育游戏,可以是语言游戏,也可以是竞赛游戏,甚至可以是驯化小动作游戏等。

形式灵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民间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的地点、玩伴,甚至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更改游戏规则,不断推陈出新,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可以在活动室内,也可以在操场上,可以有道具,也可以没有道具……只要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可以,哪怕不按游戏规则进行也未尝不可。

富含趣味性

民间游戏一般是由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结合当地的特色自行制定游戏规则来开展的,是孩子自己想要玩,而非他人强迫孩子玩,大多数游戏以听、说、唱、跳等集为一体,富有极大的趣味性,能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简单易学

民间游戏是幼儿自发创编的游戏,有的需要道具,有的可以徒手进行,游戏规则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孩子们玩几次就能轻松掌握,且记忆深刻,简单易学,如“1、2、3木头人”游戏,三四岁的小孩看两遍就会了。

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增强幼儿的身体机能

在民间游戏中,有一部分游戏属于体育类游戏。在玩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手、眼、脚都充分调动起来,能有效发展幼儿的手、眼、脚等协调配合能力,增强了幼儿的体能。如玩“钻山洞”游戏,幼儿分两队面对面站好并举起双手,与对面同伴双手各五指交叉,形成一座“山洞”,然后由一侧最先的两个学生带队从“山洞”下钻过,到出口后立即又搭成“山洞”,游戏循环反复进行,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扮演的角色轮流替换,时而举起双手观察其他同伴钻“山洞”,时而弯着腰迅速从“山洞”钻过,这样既训练了幼儿钻的动作又培养了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幼儿胆子小,平时不善言谈,口语表达能力比较低,原因是:如今的家长安全意识较强,不允许孩子独自外出,一般都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低下,即使心里有千言万语也不想表达出来,形成心理问题。而有的民间游戏除了需要手、脚运动外,还需要互相交流,如玩“拉大锯”游戏,教师引导两个幼儿面对面坐下,手拉手佯作拉锯子,嘴里有节奏地念台词,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变台词,循序渐进,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在计划生育作用下,如今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广大家长们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对他们可谓言听计从,久而久之,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日渐增长,越来越娇气,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孤僻、不合群,合作意识低下。但有些民间游戏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进行,开展群体性的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如,玩“老鹰抓小鸡”游戏,充当小鸡角色的幼儿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不管哪只“小鸡”被抓,游戏都会结束,在游戏中幼儿们学会了为他人着想、激发了团队意识。

构建和谐的家园桥梁

幼儿园是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初到幼儿园,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作为父母也是万般不舍,可教育不仅是教师与孩子两方面的问题,与家长也密不可分,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如今的幼儿家长大部分属于80后、90后,这些家长曾经经历了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因此可以鼓励广大家长们支持、帮助幼儿园创办民间游戏活动,为此,有的家长搜集了众多富含趣味性、适合孩子的民间游戏,亲手制作了“稻草绳”“陀螺”等民间游戏道具送给幼儿园,幼儿园也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民间游戏,这样不仅促进了幼儿与家长的亲密关系,更是构建了和谐的家园,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民间游戏一般充满了农村的气息,游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形式上灵活多变,游戏规则易于掌握,游戏种类多样,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巧妙地开展民间游戏对于增强幼儿的身体机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都大有裨益,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