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8-12-29达娃卓玛
现阶段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同时结合每一名幼儿的个体差异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个性与天性发展。然而,受到社会竞争力等原因的影响,很多幼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人一步地掌握更多知识,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学生家长的想法,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展开了“小学化”的教学实践,将很多游戏的时间都用于读书、识字,这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的理念,同时也无法真正地促动孩子们进行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动手能力的锻炼。鉴于此,每一名学前教育从业者都应当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学策略的改革与创新来更好地促进中国幼儿教育的全面进步。
现阶段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教师忽略了幼儿的活动价值
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必须要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这不仅是尊重幼儿成长、发育特点的做法,同时也是符合幼儿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做法。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对实物的认知能力均略显薄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展开有效引导与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幼儿特点展开良好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忽略了活动与游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户外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更是对孩子们实行了过度保护,久而久之便使得整个幼儿园活动变得形同虚设,幼儿的顺从和依赖心理也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在游戏环节中幼儿们丧失了自主权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通过各项活动和游戏来获得独立动手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体发育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同时还应当将各类游戏活动融入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强调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来开展各项活动。然而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游戏互动环节中,很多教师依旧没有给孩子们适当的主动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只能作为一个个被动的执行者,其自身的天性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释放,而在这种模式化、框架化的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更是寥寥无几。
学前教学活动不重视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
作为幼儿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学习生活的根据地,学前教育必须要将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入日常的游戏活动当中来,通过对环境的熟悉与理解来激发他们对后续学习的欲望,以此来学习更多的生活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学前教育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这种生活经验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字的认知与数字的仿写上,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我们的幼儿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常识。
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调研,我们发现,新时期下的幼儿们思维能力十分强大,他们不仅活泼好动、能言善辩,同时对于一些游戏更是有着无法抗拒的热爱。然而这些孩子一旦走进幼儿园便会成为另一个少言寡语、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互动的边缘人物。为此每一名幼儿教师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通过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幼儿园来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对多元化游戏教学手段的引入,来利用电脑多媒体、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手段展开教学,从本质上提升对整个幼儿活动价值的认知与重视,在最大程度上消灭幼儿的抵触心理,帮助他们带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情去展开幼儿园的各项学习。
打造开放性教学模式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其教学的本质就存在较强的开放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在40分钟里一动不动地在坐在椅子上学知识。所以,我们的学前教育必须要结合游戏的力量,在手脑协调的同时去亲身感知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我们建议每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思维,通过让孩子们亲身感悟课堂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例如幼儿教师在进行英文字母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通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将英语认知课堂搬到操场上来进行,每一名孩子的背上都贴着A、B、C、D、E、F、G……等字母,随后由教师充当老鹰,每次捉“小鸡”的时候都要大声地喊出来:“老鹰要开始捉C小鸡了”,通过这种互动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整个幼儿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实现了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开放性,帮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内掌握一定的知识。
强调幼儿生活经验的延续性
学前教育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一样,也需要从日常的生活知识中进行积累和延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幼儿教师必须要通过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进行延续,来打造轻松、自然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以此通过这个幼儿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提升各项教学目标的质量。
结语
综上而言,新课改下的学前教育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幼儿发展实际,展开相应的教学任务制定,并充分地将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展开各项教育手段,以此最终实现幼儿们各方面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