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

2018-12-29蒋建峰

家长·下 2018年4期

在我国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与法制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新课改要求下,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与法制课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初中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给予道德与法制教学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与教师为了保证中考升学率,对数学、语文、外语科目过度重视,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三门学科上取得高分,进而减少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设置,出现排课率少甚至不排课等现象,并且多采取开卷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教师多采取“满堂灌”教学,根据教材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想法,使得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最后,我国部分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出现教师素质水平低、自身能力不够等现象,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业道德与法制教师,而选任兼职教师,不能有效将所需知识传授给学生,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分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初中生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一定的法律常识来顺应时代对中学道德法制素养的要求。首先,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改变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道德与法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的不正确认识。教师应向学生渗透此门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公民应用的良好自身素质。因此,教师应精心备课,多选一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初中生年龄、性格特色,使学生参与到依法治班中来,运用所学知识和个人能力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同时,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社会实例,运用法制思维处理和其他思维处理,再比较两者存在的异同点,使学生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所独有的学科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背诵和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导致学生对此课程提不起兴趣,出现厌烦甚至抵触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改要求,将所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科技发展、社会变迁、青少年发展等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现实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强化德育,创建课堂活动

首先,道德与法制课程应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时组织开展一些有关法制教育的演讲、讲座和情景剧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有关道德和法制的知识,并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记忆程度。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必须严于律己,时刻注意提升自身道德法制素养,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利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使学生更有学习热情,愿意投入到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来。

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注意不能采用传统的“以分数评学生”的评价方式,而应该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教师准确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而激励学生进行更努力更深层次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关“模拟法庭”内容时,教师在关注学生发言内容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并给予学生适当鼓励与表扬,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课堂利用率得以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身心素质也会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应不断结合新课改要求,对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实现素质教育理念。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有效改变我国目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困境,进而有效发挥道德与法制课程设置的意义和目标,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