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8-12-29闻红英

家长·下 2018年4期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先生的话启发着我们要善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常把成绩差、学习不够认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称为学困生。对待这些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潜能,用爱心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去年,我有幸成为初一(4)班张某的导师,他平时表现不佳,自控能力极差,班中的祸事几乎都少不了他。刚开始,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希望他在校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后来我便怒不可遏地批评他,谁知他竟嬉皮笑脸地说:“老师你和我小学班主任的骂人功夫差远了。”于是我又打电话和他母亲沟通,他母亲的回答是:“这孩子是‘多动症’,打幼儿园起就是这样。” 尽管我尝试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劝导、教育,可他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对批评已“习惯”了。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我也d60a849134c1831a13887fe14a7ac154bc0d1dac2cf54d63d69e6993e91dec59曾让他的母亲到学校里来商量孩子的学习问题,委婉地劝其转到别的学校,美其名曰:换换学习环境。可她母亲却坚决地说:“其他学校也没有好的,而且离家远,不放心。我真的不想让孩子越变越坏,闻老师我真是没有办法,请你多费心了。”看到家长殷切的目光,我觉得逃避不了了,必须正视现实。

多少个夜晚,我辗转反侧,苦思冥想: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是他并没有去赢取大家的欢心的念头。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争取做个受别人喜欢的学生。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这次我们没有谈学习谈纪律,只谈个人爱好和业余生活,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背景很曲折,张某从记事起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因患小儿麻痹症,从小腿就落下残疾,在打临时工,是个很要强的人。父亲没有文化,在娱乐场所给别人看场。在谈话中我还发现他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赢得众人的尊重与赞赏,这种欲望比一般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强。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同学们讨厌你?”他低声说:“因为老师经常批评我,大家才烦我。”我又问:“老师为什么批评你?”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影响大家听课,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鼓励他:“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 “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同学,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

这次谈话以后,我对他的生活方面特别关心,有时候给他一块巧克力,有时候给他一个面包。起先,他不要,我就说:“这个,你也必须遵守,必须拿。”他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不知道是我一直关心他,还是上次的谈话真的对他有所触动,他真的有所改变,虽然改变不大,只是上课捣乱的次数少了点,但我还是感到有了成效。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我只要发现他的进步或在某一方面的优点就当众大加赞扬,使他处处感到教师在关心他、信任他,使他重新确立自信,并经常和他交流,让其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做了会产生什么的后果,什么影响,让他正确地评价和估量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尊重集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他还会犯错误,还会有学生向我告状,但次数明显比起以前有所减少了。慢慢地,他不再那么任性,开始努力学习,物理教师还告诉我,他的脑子很灵活,我鼓动他担任了物理小组长。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我让班主任安排他作为物理进步生进行发言,还表扬了他整理的物理笔记很系统并鼓励他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成绩一定能够一次比一次好。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一学年以后,我不再是他的“导师”了,但是我只要有空还是喜欢找他聊天。这次的聊天让我大吃一惊,他真的变了很多,他开始懂得关心他的妈妈,居然还让我注意身体(以前在和他聊天的时候,我曾说过自己的腰不好)他还表示将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教师和母亲,我欣慰地笑了。为了全方面地帮助他,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还特意让班主任安排了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坐在他旁边,对他进行帮助和熏陶。事前,我先对该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在同学们的帮助和其自身的努力下,张某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甚至自觉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变得积极了。后来,有一次他主动找我聊天,还说:“老师,同学们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他们吗?”我笑着说:“全班同学都在帮助你,你能有感恩的心说明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老师真替你高兴。”他的母亲也高兴地对我说:“闻老师,太感谢您了,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太多毛病,但这一年他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愿我们教师都能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关爱之情,燃信心之火,播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或许另一个伟人将从我们的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