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2018-12-29朱玲玲

家长·下 2018年4期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通过对之前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德育成效并不显著,而且,教育过程困难重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人格成型期的他们接受能力不足;同时,影响德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德育发展迟缓。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德育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学目标完成并不十分顺利,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小学班主任就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将德育深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德育的重要使命。

树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与达成的基本目标。在开展的德育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立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如果想要提升德育教学有效性,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这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才会事半功倍。

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地成长。所以,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便是应以贤德教育为主。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将“德”印在学生的内心,将其如一粒种子一般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之中。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德育教学的深入开展,贤德便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身心也会得到成长,让其成为一个具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的人。所以,在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学主要的实施者,一定要制定好教学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施,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有所提升,必须具备贤德的品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在各个方面都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将自己作为学生的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导学生,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

改善教学方法

巧设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一味地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小学生就会对此失去兴趣,德育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因为,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了解和感受生活,更容易掌握德育知识。

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生活中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情境,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分别表演搀扶与不搀扶两种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尊老爱幼。通过巧设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度,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

重视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最快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用体验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感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例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对家乡历史遗迹进行学习,定期举行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社区交通秩序的维护,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以及开展爱护环境、保护树木等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班主任还可以举行小当家活动,让学生轮流担任班长,在家庭中与家长进行角色互换,承担家务和买菜等日常生活中的工作。

通过举办这些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文化、遵守秩序、尊老爱幼、爱护自然以及尊敬师长与家长,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优秀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虽然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但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小学班主任为了能够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德育意识,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到德育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地进行德育学习;其次,教师要运用好教学策略,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融入德育教学活动当中;最后,教师要注意德育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要深入到细节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