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中职旅游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专业认同感
2018-12-29陈林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教育针对市场进行“订单式”培养,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在就业上相对容易,但中职学生在就业上表现出工作技术含量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低等特点,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他们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中职教育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存在畏难、消极和厌学情绪
中职学生在文化课成绩上普遍较低,其中不乏很多因为无法继续升学而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因此,较之那些在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中职学生可能会拥有自卑、怯弱的心理,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对学习也有一种抗拒感,这些消极情绪在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必然会成为他们接受中职专业教育的最大阻碍。尤其是对学习的畏难情绪,会让他们首先在态度上不重视专业课学习,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分散、不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迟到早退等。
缺乏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因为中职学生大多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年龄偏小,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不能合理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很多学生在升学无望后转到职业教育仅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其认为毕业之后由学校推荐工作,到酒店或者旅行社上班,因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规划,这样片面的思想致使他们在学校内学习无目的、无计划、被动学习。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学习能力差
中职学生因为其基础知识、技能薄弱,在学习上普遍能力较差,在课堂上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法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只是单纯地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刚学习的知识还没有记住,前面学会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样的学习效率导致中职学生专业素质并不高。
学习方法错误,学习效率低
中职学生在智力方面并不比高中学生差,但是目前的中职学生在学习上多是采用“上课不听讲,考试临阵磨枪”的学习方法,对于课上教师讲解的知识很多学生只是听一听就过了,有的学生甚至连笔记也不写,直到临近考试,才向同学借笔记然后熬夜进行背诵。虽然很多学生的分数不是很低,但背过的知识往往过几天就忘了。在多次考试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答案都很相似,在一些主观题上明显发现学生的作答思路较窄,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这种取巧的学习方式,使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被弱化,他们越来越懒于思考,越来越不会思考。
中职旅游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在课堂之中善于旁征博引
首先,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在传统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提前备好课再进行教学的。可是,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因为要带很多班级或是兼任好几门专业课,往往不能做到每堂课前都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仓促”地站在讲台,必然会影响上课的质量。因此做好课前的备课环节是课堂成功开展的前提。
其次,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素材来辅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授《旅游的类型》这一节内容时,因为这章的知识都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角度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每年的假期都要跟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去旅行,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景点呢?”这一问题直接切入学生的生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位学生回答道:“我们一家三口在今年暑假的时候分别进行了一次旅游。我爸爸的单位举行了考察活动,单位中有几个人去了新疆。我妈妈陪姥姥回了一次河南老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北京玩了几天,看了北京故宫、爬了长城。”随后,我趁机发问:“这位同学一家人分别开展了三次旅行活动,那学生们思考一下他们一家三口的旅游类型相同吗?为什么?”大家的回答有很多种,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引出了旅游类型的划分方式,让学生对这节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学习自信提高了,对专业学习的认同也有所增强。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丰富充实学生的学习课堂
不同的学校,资源条件也有所不同,中职教育院校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较之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省重点、市重点的中学在教育资源支持上依然有所不足,特别是像我校这样的山区学校,面临着生源不足、设施设备不健全、环境条件差的困难和挑战。中职教师必须明确学校虽然资源有限这一事实,但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稳定军心,努力地丰富和充实课堂。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是目前教学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上的课外资源来丰富整个课堂。旅游专业除了理论课堂之外,还有很多业务课程,教师必须积极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上好专业实践课。例如,旅游专业的导游业务课程,它需要学生进行导游讲解方面的训练。教师让学生自己带团实操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可以以本校为基础,设置校内的景点分布区域,组织学生分角色开展模拟导游活动,然后各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打分,互相纠正自己在导游环节中的不足,增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认同感。
使教学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话题,我们主张课堂上教师是认真严厉的,课下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上,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内心,就要主动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以生动、生活化的素材为基础为学生传道解惑,传播专业知识。
例如,在教授《旅游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我应用了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数据(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五一、国庆、春节小长假旅客人次增多,其中春节期间出境跟团游、自由行产品预订的人均成交价同比上升5.6%等),从数据角度让学生去理解旅游的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等特点,同时也结合了我和学生的一些旅游案例去辅助总结、分析。每学完一章内容后,我都会在班级开展学习总结报告,将传统授课改为师生围绕圆桌而坐,共同讨论,并深入到学生之中,学生们在欢笑声中进行学习、沟通,我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困惑,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辅导,无形之中加强了和学生们的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探索精神、自信心不断提升,增强他们对专业学习的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专业的中职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每一名教师的不断努力。中职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具备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之中慢慢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爱上旅游专业,进而将这种热爱转化到未来的工作中,陪伴他们一生。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中职教育会更上一级新台阶,中职教育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