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策略

2018-12-29石岩

家长·下 2018年4期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过多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缺乏语文等课程的创新和突破意识,普遍存在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方法单调守旧、教学资源落后、语文课程边缘化等问题。为此,各大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的改革工作,通过切实改进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本文从开展工学结合新课程、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展开系统评价和精准定位课程的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开展工学结合新课程,构建自主学习的体系

为了保证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多数院校应增设工学结合的多元化课程。由于高职语文包含文学、理论和概论课程,但是应用写作并没有过多地进行编排。为此,要想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开展工学相结合的新课程,让学生将所学技能有效应用在实践课程中。此外,教师要衡量“教”与“学”二者的关系,为学生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环境,切实解决学习时间不足、教材与实践相脱节以及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信息发展时期学生对语文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探索欲,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前掌握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注重课程的细节分析和落实工作。例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附上学生必读和选读书目列表,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阔文学视野。教师通过采用交流学习、分析作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自主学习体系。

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就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学校应将就业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设计出相应课程,使语文课堂所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需要。这种方式不仅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他们的个人职业素养。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多媒体设备工具的力度,确保教师能够充分使用这些设备,将教材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满兴趣和动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例如: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水平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将语文课程核心精髓运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组内成员间积极交流和思考,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建立浓厚的文化氛围,对课程展开系统评价

近年来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快融入企业环境中,高职院校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高效衔接,推行以培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主体,以弘扬精神文明建设为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企业的活动。例如: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演讲比赛、技能展示、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力求为学生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提升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此外,科学评价也是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往教师仅仅是针对教学结果做出简单评价,忽视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真情实感和学习态度,形式层面的点评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要进行系统性评价,评价内容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动态发展等诸多因素,使语文课程评价更具有高效性。

精准定位课程的性质,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高职院校阶段接触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塑造人物性格的特征、运用的艺术技巧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逐步培养他们感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书面应用能力。在课程目标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品中的语句用词、框架结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要巧用布局谋篇对他们给予指导和点拨,通过作品语言特色感悟主旨思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遵循基础课和技能课专业化的原则。例如:必修课是学习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要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专业化训练,适当增设“阅读赏析”和“应用写作”这两门课程;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适当增设“书法绘画”“普通话训练”和“商务礼仪”等多个课程。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加大对课程所需设备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建符合发展的自主学习体系,从而打造出具备高职特色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感悟和体验。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7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zcy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