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幸福相伴

2018-12-29杨春芳

家长·下 2018年4期

文萃小学是2011年开办的一所直属公立小学。现有在职教师82人,班级30个,学生1024人。虽然开办了6年多,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教师、孩子和家长的心中,心理特色日渐彰显。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已扎根于每一位文萃人心中,学校心理特色日渐彰显,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员责任。帮助教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学习家庭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我们做了以下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1年初,学校尚处在筹建过程中,学校领导就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第一年只招18名教师的情况下,招聘了1名心理学硕士担任专职心理教师,这在区内小学中属于首例。以后每年的教师招聘都把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作为优先聘用的重要条件。学校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对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给予全额报销。同时,每年派2~3名教师参加苏州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到目前为止,我校共培养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苏州市专兼职心理教师11名。

据资料显示,国外学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我国学校师资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国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不适当行为会成为学生的“问题源”;其次,学校心理健康课时有限,而各门课程自身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第三,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免遭受各种挫折,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关注并及时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认识“我”和“我”的职业

在我校,刚入职的教师在九月开学前都会接受职业发展规划培训,通过对“我的理想”“我的专业”“我的职业”的回顾和思考,梳理自己的个性特点、人生理想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寻找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确认自我价值,善用周围的资源,制定职业发展目标,避免在日常琐事中消磨斗志,产生职业倦怠。

“认识别人总比认识自己来得容易。”通过自我内省,教师用“显微镜”在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中完善自己;教师用“平面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通过专业心理测试,教师用“多棱镜”测量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教育方式等。在越来越全面的自我认识中,学习放大优点,改善不足,成为学生信赖的有魅力的心灵导师。

认识“他”和“他”的家庭

观察,是教育者要做的第一步。作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应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放慢节奏,去观察孩子的外在表现和内在需求,及时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口。

我们邀请心理专家为教师培训,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干预”培训以及 “特殊儿童的甄别与指导”的专题培训。同时,学习家庭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家庭的层面去帮助和指导,让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带动学生的改变和进步。

幸福感提升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师承载了家庭的希望和社会的责任,压力与日俱增。有研究表明, 39%的教师体验到幸福感,46%的教师体验不到幸福感,15%的教师处于混合的情感中。教师缺乏幸福感,怎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我校把提升教师幸福感作为培训的重点。

亲密关系工作坊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 “应对机制”。我校教师平均年龄29岁,大多数处于恋爱、婚姻期,也有部分教师还没有走进两性关系,他们都需要学习如何与“另一半”更好地相处。通过培训,教师认识原生家庭对人格及亲密关系的影响,懂得尊重差异,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寻求双赢,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情绪管理工作坊

英国教育学者戴维·冯塔纳认为,成功教师必备品质之一就是情绪上的成熟。国内著名教育研究学者方方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思想上事事追求完美,现实中常因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但报酬低,而导致焦虑情绪,心理出现偏差。我校的情绪管理工作坊,让教师正确认识情绪、了解情绪背后的真相,减少工作及生活的挑战带来的压力,唤醒内在力量,用良好的心态创造快乐的生活,能够接受、适应和有效引导情绪及压力。

生活规划指导

每学期初,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学习成长、工作事业、休闲放松、恋爱婚姻与家庭、身体健康、财务理财、人际交往和心灵成长八个方面,教师在全面思考之后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心理干预方法指导

积极语言培训,让教育更有效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使用不当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主观的表现和评价、随意性过大、不适当的幽默和讽刺、没有引导作用的提问,甚至个别教师用语不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校园精神暴力问题。

“积极沟通训练营”每月一次与教师见面,教师系统学习沟通理论,开展积极语言技术培训,进行实操演练、沟通模拟、即兴展现,检验积极语言的培训效果。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文萃教师阳光语录”,成为指引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和评价的日常习惯用语。我校虽然青年教师居多,但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强,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社会美誉度很高。

积极品质心理课,人人都能上

2013年,我校申报了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积极品质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展开,我们指导教师挖掘课程中的资源,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心理品质的渗透。

心理课怎么上?我们请来了香港大学陈有义博士为全体教师开展体验式学习理论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体验学习四步法”: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和实践运用。在心理晨会、心理班会和心理课中,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和头脑风暴等方式展开体验式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发展现状及展望

积极心理系列培训已成为我校教师工作之余获得心灵成长的重要活动。我们看到,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主动用积极的视角、积极的行动对待工作,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做家长的亲密朋友。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将继续探索,寻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使我校心理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真正实现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