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应用于初中听障学生手机安全教育的研究
2018-12-29张静芳
手机是最普遍、最被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初中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缺失导致现实人际交往圈小,又处于青春期,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探索外面的世界,他们容易沉迷手机网络,这对他们的身体、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初中听障学生的班主任,面对这种现状,不要急着遏制它的发生,而是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在如何让听障学生学会识别并规避手机网络危险,安全使用手机。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初中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正面管教理念应用于初中听障学生手机网络安全教育中,并对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地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以爱、尊重、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自主、自律、自立的品格,从而使听障学生获得安全使用手机的能力呢?笔者将以几个案例作为引入点来具体探讨。
基于尊重和鼓励的态度,创造和善而坚定的氛围
案例1:手机网络色情事件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九年级听障女生刘同学,对异性有好感。但是由于她还有肢体残疾,使其在同校男同学中得不到她想要的关注。于是她沉迷于微信聊天,甚至在学校宿舍与同为听障人士的陌生裸体男子视频聊天(刘某是穿戴整齐的)。
一个无人的空教室(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班主任与刘同学面对面坐下来(要尊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忌居高临下)了解事情的经过。这时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式提问的句子,例如:“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能和老师说说吗?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你有什么计划?还有吗?可以再和老师说说吗?”
教师要抱有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和善与坚定并行,用启发式提问,而非命令式。要用启发式的提问,和善和坚定地让学生自己思考是非对错。启发式提问还表达了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好奇心,表达了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真诚的愿望。这种好奇心和愿望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
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价值
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感受到价值感与归属感。班主任可以选择突出当事学生的闪光点,案例1中的刘同学,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表达:“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上一次吴同学发烧,是你带她去医务室看病,经常观察吴同学的状况然后告诉老师,你很关心很照顾同学,你是我们班重要的一员,大家都很喜欢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有优点的,有价值感和归属感,是被大家喜欢的,才有改正错误、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动力。
是否长期有效
案例2: 网络诈骗
听障学生郑同学,准备从手机微商处买一款手机,先支付了800元,可是微商一直不发货,以各种理由一再要求郑同学微信红包转钱才发货,已经没有钱的郑同学就向同校的张同学(智力障碍)处骗取微信红包,金额达3000元。最后微商失联,郑同学被骗。
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对于案例2中的郑同学,应该采取不骄纵、不惩罚的态度。该同学敏感、爱哭、闹小脾气。可是班主任不能因此就骄纵学生,将这件事轻描淡写,当然更不能惩罚学生。惩罚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学会安全地用手机购物”背道而驰。惩罚只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负面效果。
有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开发
案例3 :手机保管事件
学校允许初中听障生带手机进校园,但是要求交由班主任保管,需要时可向班主任取用。某班的情况是由一人负责收齐全班的手机后,放进一个袋子里交由班主任,该班的班主任从来不检查就放进抽屉。一天,班主任想打开袋子确认一下,打开之后,发现有一部手机是将手机壳里填充了塑料袋之后,混在其他真手机里伪装而成的。而且学生这么做,其他同学都知晓,且无一人阻止也无人告知班主任。
案例3事件既已发生,生气无用,该怎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从事件当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呢?接受不完美,错误是学习最好的机会。遇到这样的事件,班主任可以展开一堂正面管教班会课,班会课的目的是:重建师生间的信任,理解同学之间真正地互相帮助,以及学会手机使用时间的合理安排。班会课中,师生可以围圈而坐,班主任围绕主题抛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思考这些问题并得出答案。课堂总结的时候,也由学生总结。整堂课教师不总结、不评论。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其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利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可以使听障初中生学会以一种和班主任合作与同学们共同努力的方式,实现在使用手机时,能自律地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合理地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