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2018-12-29张少珍

家长·下 2018年4期

小学是学生建立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小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适当合理的策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叙述方式多以书面语为主,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即审题。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掌握试题讲解的内容与经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认清数字的价值性,从而促进学生边读边想,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具体化。

小学数学应用题多是对计算的运用。因此,笔者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会对试题进行筛选,选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试题组织学生进行解答。例如:鸡有24只,鸭的数量是鸡的2倍,求鸡与鸭一共多少只?我在介绍完试题后提问:“同学们,这道题都说了什么?”学生答:“只是对鸡与鸭的数量的介绍。”随后,我再问:“这道题求什么?”一名学生答:“求鸡与鸭相加得出的一共的数量。”“那么,鸡有多少只,鸭又有多少只呢?”我继续提问,另一名学生回答:“鸡有24只,鸭的数量没给,但是是鸡数量的2倍。”学生通过对我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完成审题过程,求出了鸡与鸭一共“24+24×2=72只”。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对应用题进行解剖,借助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具体内容,最终求出应用题的答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更是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对应用题要求的明确了解。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审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那么接下来就是解题环节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间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解题思路。通过审题,学生对应用题中的相关联系得以明确,从而列出相应的ZkTgVq2PKlqKkSVJTZwrnzUx8r+La4hkX8MHQxFKrkY=算式,求出答案,随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验算,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并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数学解答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应用题时要关注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写作。例如,之前在一次数学课上,我介绍如下试题: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驶174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12小时后,可以行驶多少千米?学生通过审题了解到:求长客车12小时后行驶的距离,只要知道1小时行驶的距离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长客车1小时行驶的距离是58千米,所以长客车12小时行驶696千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请一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具体的解题步骤,学生写到“174÷3=58,58×12=696。”“这名同学写得对吗?”我提问,班里大部分学生扬声“对”,我露出疑问的眼神。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不对,他没有写单位。”班上学生恍然大悟并表示赞同。

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明确程度,组织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根据应用题的要求,让学生寻找其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解题步骤以及细节的引导,促进学生正确完成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各方面发展还不健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而使其掌握正确的应用题解题步骤与细节内容。

促进学生合理有效地联系生活

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行强调,并要求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单调的数字与符号,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增强数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应用题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相结合。例如,我提出如下应用题:学校为了让操场周围的花开得更美丽,打算对其进行施肥。劳务教师刘老师带了700元去买化肥,一共买了16袋,最后剩下了60元,那么刘老师买一袋化肥需要花多少钱呢?学生通过审题,了解到每一袋化肥的钱数可以用买化肥的钱数除以袋数,即“(700-60)÷16=40元”。

结语

综上,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对生活的结合,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做铺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一种文化,是生活教学,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关注对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应用题知识,并实现在生活中的有效利用,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