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武术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之路

2018-12-29张泰云

家长·下 2018年4期

武术被誉为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并且武术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因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武术具有健身性、观赏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勇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现代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重视传统的武术教学

当代学生受“尚文”文化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武术的学习基本不够重视,并且由于武术的流失,学生能够切实接触武术的机会很少,他们对武术的了解不多,仅是单纯地通过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了解一点武术。另外,中华民族封闭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以前流派众多的民间武术,由于遵从家族相传的旧习,许多武术精髓都在传承中逐渐流失,并且失传。由此可见,在中学体育课堂上进行武术教学与训练,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得到传承还是非常困难的。上述因素造成了武术师资的缺乏问题。在中学校园里,中学体育教师普遍只会武术的皮毛,其精髓难以掌握,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又谈何在体育教学中传授武术?在目前来说,想要将武术真正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扩大武术教师的选拔。武术教师完全可以从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和武术专业队员中选拔,也可以从民间选拔优秀的武术人才来担任体育教师。这里还有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即受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年轻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好学校就业,农村地区、偏远的山村地区武术师资的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不够重视

武术是以身体素质和基本功为基础的,招式再多,没有练过武术的人,只要够快,力气足够大,也能瞬间秒杀。并且,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基本功训练时,有一系列专门的综合性练习针对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我国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体制健康问题突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明显降低趋势、肺功能持续降低,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当代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形势较好,他们从小生活一帆风顺,不想吃苦,喜欢玩乐,对于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他们认为太苦,无法做到。而改变这种状况,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来进行武术教学是一种有效手段。以上也是武术在体育课堂上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想要将武术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武术精神。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逐渐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武术的拼搏精神和社会正义感。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增加武术内容,不仅要将武术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还应该作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手段,要按照时代的发展需要、民族的需要来推动武术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武术教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当代学校的这片土壤来发展。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曾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哲理,武德,我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武术精神和民族爱国精神。”除了叶问,李小龙可以说是我国武术的一代宗师,初中生一般都比较尚武,观看过李小龙电影的学生普遍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有关李小龙的事迹,将其身上带有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传递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武术课堂教学中。

体育课堂上武术精神无用武之地

现如今,单单来看家长为孩子报的兴趣班就能发现,传统武术历经千年的发展其社会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报跆拳道、空手道这类兴趣班,周围甚少看见有家长让孩子学习传统武术。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的武术教学模式也趋向于竞技化,正因为如此,专业的运动员必然会得到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对其进行训练投资,这些社会影响势必对学校武术的教学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武术精神包罗万象、道德至上,而武术竞技精神应该是“以武会友”,在体育课堂上,将武术精神的精髓融入进来,让学生进行竞技才能全面强调武术的文化价值,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充分理解武术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进而促进现代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教授青年拳时,如果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重复机械地练习,时间久了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练习效果不佳。此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竞技比赛,教师从每一个队伍中选出一个学生作为监督者和裁判,为其他组打分;学生比赛时可以分个人赛和团体赛等不同的形式,让每个组出一个成员,依次展示,总成绩最高的小组胜利。或者是整个小组统一展示,依据动作、整齐度、团队配合状况等情况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胜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会认真对待,并且组员之间要相互纠正错误的动作,观看其他同学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并且,通过团队间的相互比赛,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也让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团队凝聚力,这也是武术精神的进一步体现。在这里,体育教师要注意总结经验,让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创意性较高的教学活动经常出现在武术课堂上。开展以竞赛促进练习,以竞赛代替考试,以竞赛的模式促进教学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为武术融入体育课堂提供更宽广的道路。

结语

总而言之,武术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武术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切合实际,注重探究、实践、反思,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融入中学体育课堂上,可以灵活地加以解决武术在体育课堂存在的种种问题。当然,这还需要所有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