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018-12-29郑传怡

家长·下 2018年4期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低年级更是至关重要,数学学习更不例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根说:“习惯如果是幼年开始,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说明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仅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差,数学教材较难理解。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有效地认识这个工具,运用好这个工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不能掉以轻心,阅读课本就是要读图,还要读文本。

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指导他们按顺序进行学习活动,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一幅图一幅图地去看。如在教学《9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告诉他们最上面的是主题图,从左到右,每幅图都让他们知道一个内容,让有效数学信息落地生根。这样指导学生,一是让学生知道书中的意思,二是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需要运用哪一幅图,同学们很快就能找到那幅图,需要哪句话,就能明白那句话的意思,这样长期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有序观察、有序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每讲完一课后,我还会教学生怎样看书,要求他们把要掌握的地方、重点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以便记忆掌握。长此以往,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阅读课本、主动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要达到计算的正确、迅速,除了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计算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抄错数字、抄错符号、弄错运算符号,从而导致结果有偏差。针对学生思想上马虎大意的毛病,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引导学生端正计算的态度,知道正确计算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认识正确计算的重要性。如:我国发射的人造星的轨道,科学家的计算必须认真,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然发射卫星会惨遭失收,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要教给学生认真计算的方法,督促学生计算时不马虎潦草。在开始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要求学生在运算时必须打上进位点和退位点,在熟练后可以不写进位点和退位点。对于混合运算题,训练之前要先让学生看一看运算顺序,养成全面统筹的习惯,然后动笔计算。

通过这样的练习和要求,学生逐步养成了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了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不能仅有速度,还要做到正确。因此,检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低年级学生根本不会检查计算的正确与否,全靠教师帮助检查。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检查的能力非常重要。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示范作用,每讲一个例题,不仅要计算认真,而且要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做好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可以在学生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通过计算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检查的重要性,如小数的认识内容中,2.4和2.40、12和12.00的大小是相等的,而有的数字如果少写一个0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就像是三位数的加法中425+575=1000,就有学生将和写成100,少写了一个0。表面上只少写了一个0,其实际结果与他写的结果相差很远。要避免类似的错误,方法就是要认真检查;三是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检查的习惯。如:对照原来的数字、符号,查看是否抄错;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应用题计算结果是否与原题意吻合。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我们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要抓住机遇,适时给予培养。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从而助力全面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