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应用题教学提高解答题能力

2018-12-29韦生红

家长·下 2018年4期

小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应用题教学本身也是一个整体,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因此教学中应从整体目标入手,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学好应用题的前提

四则运算的意义、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表达有关的数量关系的术语等,都是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只有清晰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分清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学习“求平均数”,我注意让学生对比区分“平均分”的含义,从而深化求求平均数需要移多不少的特点,记住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流畅有助于思维的清晰、准确和活跃,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经常口述条件和问题,培养口述应用题的能力,掌握应用题结构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通过多渠道地进行语言训练,巩固概念,为解答应用题打下了基础,突出数量关系,强调计算顺序,从侧面去完成整体目标。

教会学生认真审题,抓好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有些应用题在叙述上较为抽象、冗长,让学生看了一遍不知道什么意思,理不清要领,所以理解就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在题目中抓住有关的条件,把与解题有关的数量关系简化出来,这样题意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学生解答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学时,我还注意教会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如“增加”“增加到”“减少”“减少到”等词语,既关键又难理解。

教学中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

线段图直观形象,所以借助线段图理解算理是一种省时又方便容易的办法。比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1/3.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1/3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很快能列式解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数量关系较难理解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巧设疑难,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这种引导常常可以创设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矛盾,引起求知欲,这样不仅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很快把学生的思维引上正确轨道。

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条件变、问题变,解题的方法也随着变,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诱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目的。

重视说理,完善学生思维

首先说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训练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总结解题规律。其次说思路,就是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和稳定。再次说算式,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以说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以说某一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说算式能检查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是否透彻。

结语

以上是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的几点做法,在这里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让学生掌握学好解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实现应用题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