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多样化方法
2018-12-29杨会娟
高效课堂是指在投入较小教学的情况下,收获较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要想改变这种低效课堂的状态,唯一能采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全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合理借鉴传统的教育理念,并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国内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与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努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也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获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来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情景再现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生动具体的事物,因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可以充分刺激他们各方面的感官。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文本上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动的动态形象表现出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充分刺激,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中《日月潭》这篇课文时,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所以仅仅通过课本的文字描述,学生难以对日月潭的景观产生想象。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日月潭的景色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色的图片、视频进行了详细介绍。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景色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的方式讲授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思维和个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文本内容,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中《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在讲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对我提出的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1.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特别的本领?2.科学家是怎样找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3.科学家一共做了几次实验?怎样进行实验的?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5.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它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6.雷达探路的原理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分析和思考问题,最后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观点。如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有趣好玩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中《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时,我先详细解读了课文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我给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分配好课文中的角色,例如:小明扮演文中的张衡,小红扮演张衡的奶奶,东东扮演张衡的爷爷,并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将张衡数星星时的情景演绎出来。这样一来,通过有趣生动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人物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了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方式和问题,只要我们不怕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敢于尝试与创新,就一定会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