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2018-12-29王淑华

家长·下 2018年4期

初中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时音乐具有的培养学生信心、启迪学生思维、减轻学生压力的特点,使得这一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教师的关注。近几年,为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初中音乐也在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便是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所提出的一些创新策略与实践体验。

多变的教学过程设计

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依托,然而总会有教师忽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给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音乐也急需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中进行创新,以发挥出音乐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情操的作用。因此,重视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深入发掘教材内容,研究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对音乐的接受程度来进行多变的教学过程设计,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的教学效率,切实地促进初中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欣赏“敢问路在何方”这首音乐时,其作为《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上课之后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这一主题曲视频片段,带大家重新回忆了这首音乐。之后我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并带大家进行了歌唱比赛,让每小组都跟着音乐唱这首曲子,最后共同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最后通过简单的一唱一讲解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这首曲子的特点,如第一句里有一个倚音和一个波音,这两个虽为装饰音,但也应该唱出来。通过这些多变的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显然对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情境化教学氛围营造

教学氛围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个压抑的教学氛围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导致教学质量直线下降,严重阻碍教学的进步。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而创造的方式以情境化最为合适,毕竟音乐是以想象与多种感受共同作用于人体的一门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进行情境化教学氛围营造的意识,了解这一氛围营造的意义和效果,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适可行的情境化创设,以此营造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音乐氛围,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这首音乐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我在课前便收集了众多有关黄河的图片以及视频和音频。在课堂上,我先通过播放具有黄河特点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了黄河的磅礴之气,随后通过对“保卫黄河”这一曲子的演奏,让大家感受了这首不朽的音乐所特有的中华烙印,其具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感同身受的强大魅力,最后伴随着黄河的壮丽情景,教学氛围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空前的集中,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意味着当代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师生间的交流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主体意识。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转变为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而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可以看出这一转变已经越来越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这首音乐时,为了让大家理解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到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在课堂上,我先播放了伍灵儿的原曲,让大家从音乐中感受“百鸟朝凤”的情感表达,之后挑选了几位学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产生看法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自主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本身就会有所不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百鸟朝凤”的背景,再进行深入分析,这一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使学生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创新型教学策略层出不穷,但教学策略是否具备可实施性,仍旧需要教学实践来验证。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在发展自身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并在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对教学策略做出正确的分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