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8-12-29马金萍

家长·下 2018年4期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课解决在新授课上留下的疑惑和不足,使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解决在新授课上留下的疑惑和不足,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达到复习的效果。复习课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要重复已学过的内容,部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的引导要有针对性,尽可能地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所复习内容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发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通过小组合作对基本知识进行提炼与整理

数学复习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复习熟悉并巩固所学过的内容,能够比较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使学生通过复习逐步体会所复习的内容,从而掌握由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的思想,再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因此在复习时对学生提炼与整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复习《轴对称》一章内容时,以四人为小组。第一步,以小组内的个人为单位迅速整理本章的基本知识点,然后由每个组员口述自己所提炼和整理的知识点,其他成员对照补充、评价以形成共识,最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在班内展示,并由其他小组予以点评。通过这种复习方式学生很快就梳理提炼出轴对称的所有概念以及轴对称的主要性质;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前预设好的典型题型,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主要包括轴对称的应用题型、等腰三角形的题型等,这些题型的应用一方面印证了学生复习内容,另一方面又遵循了由普遍到特殊、由容易到偏难、由书本知识到生活实践的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充分领悟了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复习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提高复习效果

实际上现行的教材其在设计时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问题和情景,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反折等演示,让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指导、评价,从而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对应边以及对应顶点等概念,从而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归纳获得数学结论,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复习的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其效果明显。

通过小组合作做图,分析、归纳解题提高复习效果

数学教学中做图这一基本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尤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题目的描述准确无误地做出图,一方面对于学生准确快速地解题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做图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动手动脑两者相互结合的过程,做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其意义十分深远。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内容时,在班内展示一个风筝实物,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实物做图,做图之后再对图中“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进行判定。

通过这节内容的复习,笔者认为,学生由于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不具备完善的、独立的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存在局限性。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做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复习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将有针对性的复习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在数学课堂复习的过程中,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机会。除此之外,笔者在复习课上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分为一组,将所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要求交到小组手中,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复习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进行分组,先让小组成员自己总结归纳所复习的内容有哪些困惑或不足,将这些问题一一列举,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方法,然后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其他小组的成员予以点评发言,从而将其上升为本节复习内容具有共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在讨论对比评价中得到提高。通过学生个体提出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课堂交流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复习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通过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达成共识,其过程加深了对所复习内容的记忆,效果十分明显。

结语

总之,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教师都要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互教互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处于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然而,完成复习课堂内容的优化,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中不断摸索,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达到复习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