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农事学堂课程的有效整合

2018-12-29宋兴国包丽琴

家长·下 2018年4期

近几年,阳澄湖小学在课程安排和实施上都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中高年级安排足量的课时外,还根据学校内外的资源,以阳澄文化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开发了一套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充分利用阳澄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真实的活动中学会合作、观察、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掌握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阳澄湖水、蟹文化、生态旅游、农事学堂、世遗教育活动、开放性自主实践活动六个版块,其中农事学堂又形成了独立的课程体系,成为阳澄文化特色课程。

所谓“农事”是指耕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割、收获、贮藏、养殖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农事文化”不仅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文明体系。我们所创办的“农事学堂”是将阳澄湖人文气息和苏州农业气息结合的独特地方文化课程,通过“手、脑、身、心”教育,即“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形成“克勤克俭,人与天调”的厚德载物的文化特色。“农事学堂课程”既是文化素养类校本课程,也是地方活动课程,包含农事教学课程和农事育人课程。这些课程具有地方性、全员性、实践性和审美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与农事学堂特色课程相辅相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在体验教育中感受农耕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勤奋、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在活动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农事学堂课程。

学生自主研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输出知识,学生认真听讲就可以轻松获得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缺少主动和渴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我校坐落在以大闸蟹闻名的阳澄湖度假区,拥有丰富的农事资源,比如:水稻、油菜花、梨等大棚种植的农作物,山芋、茭白等农作物,阳澄湖大闸蟹及其他各类水产。在每个季节、每个阶段,都有可以研究的农作物和水产,它们都被收录在我校的校本教材中。例如,我校的农事学堂六年级校本教材中有一个研究主题是“油菜花”。每年的11月开始种植油菜花苗,到来年的4月油菜花陆续开放,金灿灿的小花在绿油油的油菜叶的衬托下特别好看。油菜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经济价值,可谓全身都是宝。在开展这个主题的时候,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所有的研究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从旁指导,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学生分小组确定研究主题,主要有:油菜花的构造、特点、种植要点、形状、颜色、价值等。在课余时间他们分工合作,采用上网搜索、书籍查阅、观察、采访等研究方法获得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筛选有用信息,最终获得研究结果。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全面了解了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初步掌握了采访、观察等研究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他们从书本里来到了现实世界,从学校中来到了田野,从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多角度的主动探索发现,这样一种知识获得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亲身参与,在实践中解决疑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就必须让他们亲身参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制作、实验、劳动等实践活动参与研究活动,掌握更多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阳澄湖度假区莲花岛上有一片水稻种植基地,这些水稻有不同的颜色,设计规划后种植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有兔子、猴子、美人鱼、大闸蟹等。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水稻的特点、生长过程及经济价值之后,对如何种植水稻特别好奇。当他们了解到人工种植彩稻需要赤脚踩在水稻田里后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踩在水田里的感觉。于是,我校和水稻基地取得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水稻基地,并下田种水稻。一开始,学生既害怕又兴奋,怕的是水稻田里会有蛇虫鼠蚁,兴奋的是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干农活。学生在农民爷爷、奶奶的指导帮助下,插了一株又一株秧苗,看到自己种植的一排排整齐的秧苗,感到特别自豪。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种植体验,他们说:“终于知道在种植水稻时为什么一定要赤脚而不能穿鞋子了,那是因为鞋子踩在水稻田里,哪怕是高筒的雨鞋,都很难拔出来,并且用力不当容易摔跤,不如赤脚方便;而且水稻田管理得当,基本没有容易划伤脚的碎玻璃等垃圾;而蛇虫鼠蚁,也不是那么容易遇上的,遇到了水里的蚂蟥,不要惊慌更不要用手拉扯,只要撒上盐它就会自动脱落。”如果将种植水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文字的形式列出来给学生阅读,没过几天他们就会忘记,或者记忆模糊。而这样的一次种植体验虽然短暂,却让学生终生难忘,即使过了很久他们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画面,并且心里感到特别满足和自豪。

学生撰写感悟,留住精彩瞬间

学生每完成一项研究主题,都会把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创意、困惑、疑虑、方法等书写下来,形成心得体会。每学期我们都会把这些心得体会整理编辑成册,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心得成果。这份心得体会,既是学生研究活动的心历路程,也是学生困惑得到解答的研究过程,更是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例如,在研究了农具之后,有一组学生写了这样一份心得体会,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研究活动不再停留在课堂的死记硬背上,而是真正地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得所需要的答案。“我们是四年级1班的学生。最近半个月以来,我们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了农事生产工具。现在家里基本上都不种地了,即使种地,也就种一点自己家吃的青菜、黄瓜、韭菜、萝卜等,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单位里上班,平时根本不种菜,种植任务都落在我们的爷爷奶奶身上。3月3日下午,我们小组进行任务分工,然后回家采访我们的爷爷奶奶,询问他们家中的农具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并给每一个农具拍照片。3月10日,我们将采访信息和照片汇总整理后,了解到我们家中的农具一般有镰刀,主要用于收割如稻、麦、油菜花等;锄头主要用于在泥土里挖坑,方便播种,还可以除草;筛子可以过滤油菜籽中的油菜秆;扁担和箩筐用于挑运东西;喷雾器用于给植物浇水、洒农药。妍妍不仅进行了采访,还利用周末时间跟着她奶奶到菜园里种蔬菜,当了一天小农民。她说,她想帮奶奶挖坑,可是锄头拿在手里,重得举不起来,试了好几下,最后只挖了个2厘米深的小坑,手上却起了个大泡。然后她请教奶奶,奶奶笑呵呵地教她正确握姿,和她一起举起锄头,在奶奶的帮助下,她一共挖了10个坑,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农事学堂的有效整合,既可以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创新性等特点,又可以使阳澄湖农事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让整天接触电子产品的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家乡的农业,关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感受家乡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笔者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农事学堂,将它们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