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做引导型教师
2018-12-29马干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院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都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特点。在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对整堂课的开展进度进行全方位的把控,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相关历史知识即可。一堂课的四分之三的时间甚至更长都是教师在讲授,并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学生也无法向教师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环境压抑,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逐渐消失,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始终难以得到提升。
忽略了高中历史的特点
一方面,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严谨和思想的辩证,同时历史学习又是开放的,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学生只有解放了思维,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史实,如何帮助学生解放思维,这才是当前院校和教师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立体化的教学情境,只有通过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核心素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爱国情怀等等都要求当代高中历史教学对于情境的创设应当多元化、丰富化、立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对生命个体需求的忽略
教学情境设置的单一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生命个体需求的忽略以及对生命个体的不尊重。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何整堂课都是由教师进行主导?教师的权威不容挑战,学生又如何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在高中历史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想层次和高度不同于中小学生,其自我意识、自控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和进步,整体思想也逐渐向探究开发上转变,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已经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其辩证分析的能力和理论都得到了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能够找出自身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任自流。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完善的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其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欲望强烈,很难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高中生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完善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而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学习方法已经完善,当其遇到问题时,已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感受真实历史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进行包装设计,它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都是有证可寻的,这也是历史知识最大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向学生展示的都是经过篡改的历史,学生找不到根源,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直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最为真实的历史,从而体会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设计中,从而使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课件,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巴黎和会、火烧赵家庄等历史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心,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情绪会被最大程度地点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创设语言情境,生动描绘历史
要想充分展现历史情境,教师的语言艺术也非常重要,只有创设出相应的语言情境,才能对历史进行详细生动的描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历史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帮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和感受到真实的历史面貌,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使整个历史课程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知识点过于零碎、简单。例如,在讲革命时期的光荣历史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出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口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的光荣事迹,向学生描绘当时的场景,并且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事迹进行生动形象的阐述。教师富有情感地进行讲述,会将激昂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之情,从而对历史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创设图画情境,真切体验历史
教师通过对历史画面的描绘可以将当时的情境重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且帮助学生找到历史的重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节省一定的精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课堂环境,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图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发挥其联想,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动态画面,从而不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掌握。
创设情感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充分融入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知识进行独立的探究式学习,将教学过程变得灵活高效。如何将学生的情感投放到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创设出相应的情感情境。例如,在秦国时期发生焚书坑儒的事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背景,让学生思考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消极作用?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秦皇身边的大臣,自己能否阻止事件的发生?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更好地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感悟。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正确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应当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感受真实历史;创设语言情境,生动描绘历史;创设图画情境,真切体验历史;创设情感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