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管窥

2018-12-29沈美惠

家长·下 2018年4期

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之一,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纳入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及其产物,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特点及状况

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小学教育阶段属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学阶段,而数学学科属于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念。另外,数学课程包含很多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感等等,对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状况

小学生年纪小、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习知识的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很多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学生都无法有效辨识、记忆、运用。同时,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阐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

打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和数学知识有关的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信息投射到白屏上,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直观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境,实现数学知识的具象化,提高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借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吸引学生目光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周长认识》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物运动会内容,将小马、小猴、小兔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解说,如:“小猴只跑了一半就折回起点,因此只用了80秒,小马和小兔都跑完了一圈,分别用了91秒和114秒。”然后,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动物们的比赛状况,并加入情境教学内容:“如在裁判确认小马获得冠军后,猴子认为自己在比赛中用时最短,自己才是冠军,请问到底谁是冠军?”此时,学生就会饶有兴致地探讨问题,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逼真的情境,借助学生的讨论趋势,顺势引入周长概念,完成教学工作。

运用多媒体技术做好数学重难点教学解说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难懂,加上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在学习中很难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展开实物展示、视频影音等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分析概念及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比如,教师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授课期间,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由两根木棍构建出来的活动角,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让角变大或变小。此时,学生经过讨论后,教师应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旋转木棍后,角就变了的现象。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次旋转木棍的形式调整角的大小,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白角与两边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木棍在屏幕中无限延长,并带领学生分析角是否发生了变化,此时学生惊讶地发现角的大小并未发生改变。由此,教师借助直观的展示,传授了角的知识,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重难点知识内容,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做好小学数学课内训练活动的控制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自身能力,设计科学的课堂训练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配合游戏活动、连线训练、习题解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组织学生开展图形辨识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其次,教师要将各种各样的图形进行拆分或者重组,然后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找出这些图形当中的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并借助多媒体中的染色盘软件等,将这些图形涂成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游戏等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改善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及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对于改善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环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等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