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8-12-29季晓莹

家长·下 2018年4期

绪论

小学语文是建立小学生基本知识结构体系,梳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而课堂教学则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成为热点的小学语文教育话题。

高效课堂的含义与意义

高效课堂,从字面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详细言之,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内,按量甚至超额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评价一个课堂是否高效率的标准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到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从中得到一定的成长与启发。

目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教学目标尚不清晰,受限于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一些教师模糊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重点,错误地将考试的重点难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从而对一些语文基本素养的教育有所忽视,造成本末倒置、教学目标模糊的不良现象。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致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将小学的语文教学看作单方面输出教学,沿用传统的口头方式进行说教。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引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导致小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在单方面的价值输出使学生在课堂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权与积极性。

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也渐渐出现。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跟上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进步,仍旧采取教师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讲并记笔记,课后做习题的传统教育模式。

师生之间等级明显,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不够融洽

在现在的课堂中,仍旧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更多的只是当被动的“听众”,两者之间缺乏互动,教师通常以命令的口吻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隐思维与发散思维,双方缺乏交流与合作,致使课堂沉闷无趣。

如何构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首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跳出应试教育的局限,重视语文基本素养的教育,鼓励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教师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提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课下及时复习的习惯,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其文学涵养与综合素质。另外,在课上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营造好语文的课堂氛围。

另外,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地位,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并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成高效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及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课堂中,教师应当承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才应该是真正的主人和参与者。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构建高效课堂。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使课堂更加具有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之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推进势在必行。目前,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