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程的有效融合
2018-12-29杨仁彪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微课程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是网络信息化的新课程,在小学阶段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微课程进行融合,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把课堂教学的黑板书写教学模式转变成视频微课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平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程的特性,和教学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使其在完成课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微课程教学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学生和教师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授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灌输,学生缺少实践操作,信息技术知识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另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少,学生不能及时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流,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改变教学观念和思想,加强对微课程的了解,能够有效地把它应用到教学过程,利用微课程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和演示,可以改善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增加学生在课堂的互动和操作机会。例如在学习“应用网站”的知识时,教师通过微课程演示网站的制作过程,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知识并且记忆深刻,同时可以跟随演示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和教师交流,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网络知识的实践,教师配合指导,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微课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微课程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创设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微课程和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在进行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进行微课程创设时,要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微课程的视频、动画及声音的组合把微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利用有声有色的画面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安排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练习键盘指法”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先演示键盘指法操作要领,学生边观看边跟随演示进行演练,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计时比赛,看谁的指法操作规范并且速度快,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在一片键盘的敲击声中结束了课程。学生通过比赛激发了好胜心,很多学生都暗暗下决心要进行练习,在不知不觉间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为学习带来了动力。
微课程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师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授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授课程之前要进行自我训练,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水平,从而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另外,教师利用微课程把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和整理,直观生动地进行视频展示,并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可以把微课程的视频拷贝回家,在课后自主观看和学习,可以促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复习。
例如在学习“应用网格布局”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进行视频演示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知识要点和操作过程。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的“学校通知”网页的制作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六一儿童节活动通知”的网页,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发挥和创新,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利用微课程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让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不再显得枯燥,从而达到了在愉快的氛围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