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2018-12-29宋勇军

家长·下 2018年4期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初中的物理教学已经不再是原来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学生在下面听的这样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研究物理,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因此,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重视,并且被教师广泛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向,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概述

教学当中的问题创设,其根本过程是“问题创设——问题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理解课程内容当中的概念,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有效地学会如何使用所学知识。问题情境创设的最大优势是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在享受学习的情感体验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剖析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物理问题,还能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来将知识和问题进行简化、分解,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实践应用

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

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的课题,将所学习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再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出和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学生将会在这样形象的情境当中主动且高效地研究、学习、探索物理。同时,生活中的场景可以让学生觉得亲切,减少了因畏难心理造成的学习障碍,能够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声音与介质”这一课中,声音的传导比较抽象,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接受声音传导实质上是物质在振动这一概念。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比如:“水滴落入水盆的声响会如何伴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或者“水滴在落入玻璃盆、玻璃瓶当中的时候,声音都有什么样的区别?”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尽心探究,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当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学生通过对生活当中的声音进行对比,教师就可逐渐引出声音和不同介质之间的练习。教师可以专门拿出玻璃瓶等材料,通过让学生听这些声音来分析不同介质所产生的声音的不同。由此可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实际场景——案例分析”这样的组合,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十分具有实用价值。

基于物理实验情境的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物理实验传授学生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的过程把很多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现象放大,让研究人员注意到通常情况下无法注意到的规律。通过这种情境创设方法,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也能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学生在过程当中还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实验,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使用了知识,大大探索了物理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比如,在电路模拟这个实验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创设场景:“家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电表通常在家庭电路的什么位置?”等等。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仿照家庭电路设计电路,并且给他们的电路接上电表。通过实验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对家庭电路是并联还是串联进行区分,也能加深学生对并联、串联电路概念的认识,有效的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阻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物理电路的知识内容。

基于物理现象的问题情境创设

物理学的研究都是从现象出发来进行的,受牛顿的启发,人们研究问题都是使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路。因此,通过物理现象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物理学规律,还能塑造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磁场方向性”时,为了让学生建立磁场方向性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几个小磁针放在一个条形磁铁的不同位置上,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朝向,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问学生磁场是否具有方向性。学生通过对现象进行观察,能够想到磁场是有方向性的,从而建立了磁场有方向性的认识。

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越来越重要,通过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物理实验、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从而培养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