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魔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018-12-29蔡蓉蓉

家长·下 2018年4期

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迹的艺术。作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一部分,魔术本身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不喜欢单调枯燥的重复机械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的理念下,我将魔术作为基础教育的辅助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魔术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魔术与英语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优点。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儿童在放松、得到鼓励和开心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收获最大。魔术可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发言、勇于发言,愉快地接受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将两至三个魔术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练习“What’s this? It’s a……”这个句型时,我表演了空帽出物的魔术,利用一个大帽子,用隔层隔开,下面放任何需要的东西。我先出示了空空的帽子给学生看,让他们确认帽中没有东西,接着我从帽子里面变出了一只玩具小狗,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在惊叹之余用“It’s a dog.”来回答。这个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魔术表演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学而并非被动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真实体会到知识的运用,提高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比如,在上外研社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的第四模块第一单元《It’s red!》这课时,为了巩固“It’s red/blue/yellow/black/green.”这个重点句型,在扇子变色魔术中,我邀请了两个学生上台,带上魔术帽,在我的引导下成功地将扇子由黄变红、由红变绿,看看哪些学生能猜对并用“It’s red/blue/yellow/black/green.”的句型说出来。参与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其他学生也在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运用。

创设视觉氛围,突出直观教学的优点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因此直观教学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魔术表演形象直观、肢体语言丰富。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眼、耳、鼻、身全员参与,更好地学得和习得语言。比如在运用“Are there……?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这个句型时,我事先在右手手臂上用橡皮筋绑了半盒火柴,并用袖子遮盖,接着给学生出示一整盒火柴,问:“Are there any matches in the box?”学生肯定会回答:“Yes, there are.”然后我取出所有火柴,关好火柴盒,左手摇晃火柴盒,没有声音,问学生:“Are there any matches in the box now?”学生看到盒子空了,肯定会回答:“No, there aren’t.”接着我右手摇晃火柴盒,这时隐藏处的火柴会发出声音,我再问同样的问题,学生感到疑惑,最后我揭开谜底,火柴盒正面是空的,背面装一排火柴,然后询问:“Are there any matches in the box?”学生回答:“Yes, there are.”这个魔术表演形象生动,让所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了语言。

由此看来,魔术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那么教师们在实践中如何做呢?

一是有些魔术看似神秘,实则简单。教师可在网上购买魔术道具,并通过视频进行自我学习。尽量选择一些易操作、耗时短、效果明显的魔术来表演。

二是教师要坚持“魔术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的原则。所以,教师所选的魔术表演要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魔术表演要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三是教师在利用魔术进行教学时,可以适时适量地让学生参与到魔术表演中,而非只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自导自演,要让全班都可以真正参与进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四是魔术表演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切忌喧宾夺主。因此魔术表演的次数要适中,两到三次为宜,过多的魔术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脱离文本。魔术表演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一节课只有40分钟,表演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魔术表演的频率要控制,不能两三个魔术集中在一起表演,要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妙结合。

结语

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也要时时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突破自我、突破教材。我初次探索魔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其中的发现让我惊喜万分。它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精神振奋,让课堂精彩万分。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