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2018-12-29杨爱平
小学高阶段的数学是向初中过渡的前期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抽象思维逻辑发生转变的重要过程,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数学生涯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实现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生活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数字化社会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数学这一学科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转变有其必然意义,在新课改之后,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在编排上不断地向学生生活靠拢。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需要理论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把数学知识中较为抽象理性的思维性理论具体化。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对教师来说,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既不能过于幼稚,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经验储备。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创造一个鲜活灵动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模式增添一丝活力。同时,发现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为课堂服务,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抽象的数学理论,最终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例如,家长每天都会去买菜,有时也会带着孩子挑选菜品。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将这一生活化场景与课本上“小数除法”知识相结合:小明想吃鱼,于是妈妈带他进了一家鱼店挑选,这家店鱼的价格为一条10元,但是妈妈只有22.5元,问小明妈妈最多可以买多少条鱼?教师将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一生活情境中思考,根据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了最多可以买两条的答案。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助力高效课堂
现今,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通过声画合一,表现方式多样,轻而易举地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扩散,增强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小学高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逻辑必定是不完善的,对于抽象的知识很难去充分地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讲解,甚至进入数学误区。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文本、图画、声音、视频集为一体,为教师设计直观明了、精彩丰富的教学课件,将重难点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帮手。教育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让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断地增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网络资源信息整合,拓宽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面,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拓展范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挑选,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需要学生观察与计算的量比较多,以及需要学生注意到很多细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关于运动会的视频,最终定格在一张图上,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跳远,有的人在踢毽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总共有多少人?他们有几个人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样具体形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技术,成功地化解了本章节学习的重难点。再比如,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讲解课本内容之后,可以展示提前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练习题,并增加一点难度,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拓展知识的不同表现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多种类型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QN5XN5q0JHJBeuO3UVzZSQ==举一反三的灵活思维方式。最后教师要注意练习题的量,过多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成功地助力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
鼓励评价推动高效课堂的建立
每一个小学生在心理上都是爱表现的,希望别人看到他的优点,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家长的认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勤于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热情,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与此同时,教师应保持微笑,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去解决问题,不要消极对待。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并且给予肯定,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奖励机制,表现好的小学生便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但是也要对奖励设置一定的难度,不能以过于简单的方式得到奖励,否则这样的奖励就会显得含金量太低。获得奖励的方式也不能太难,否则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奖励机制就会丧失它原本的功效。鼓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从而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要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更加需要改革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将高效课堂的理念用具体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打造出优秀的学生和漂亮的教学成绩,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