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
2018-12-29廖强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民主意识思想,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讲解时事政治和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行了以下探讨。
加强政治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较为忽略。因此,教师应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其树立民主精神,这有利于促进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其懂得民主意识的内涵就是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生命、财产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加强政治专业知识的教学,尽可能地发掘课本中蕴含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民主意识的感知力,提高对民主意识的理解,这为其今后参与政治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立。
例如:教师在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时,应该教导学生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其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通过教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政治制度和人员的选举流程,有利于激发其参与政治制度建设的兴趣,促进其树立民主的意识思想,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理解政府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在行使职能时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这样的政府才是有权威的政府,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
教师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这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其自身民主意识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将政治实践活动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加深其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其自身民主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模拟民主选举的形式,使学生体验民主选举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其自身民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次村民委员会主任的选举,确定选举时采取直接选举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自身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从而提高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民主选举的形式和内涵的理解,明白在选举时不应该存有私心,而应该注意选举的公平性,从而促进学生政治参与能力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模拟一次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间接选举的形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位置分为不同的选区,让学生在选区中选出自己的代表,然后再由他们代表学生进行选举,最后选出人大代表。这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其理解间接选举的含义,从而促进其对民主意识的认识。
又如,教师在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两会”开闭幕式和“两会”中记者招待会的情景,让学生思考“两会”中讨论的国家大事,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政治事件的了解,激发了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集体观看新闻联播,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进行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促进他们民主意识的培养。
结合时事政治,使学生体验民主意识
时事政治是和政治教学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的结合,增加学生对政治事件的了解,拓宽他们的政治视野,使其在学习中体验民主意识的内涵。此外,时事政治是政治生活在社会发展新背景下的最新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电视广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通过深入分析其中包含的高中政治理论,促进其养成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的习惯,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
例如:教师在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教学时,可以和时事政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民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集近期发生的重要的政治事件,在政治课上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针对相关的事件进行讨论,思考政府的行为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否对人民负责,从而促进他们民主意识的培养。此外,教师在进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最近发生的政治事件,思考政府在行使权力时是否依法行使,帮助学生理解政府是否服务型政府,促进其在行使职能时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障老百姓的利益,使学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民主意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总之,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时应该结合时事政治,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加深他们对时事政治中包含的政治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促进其自身民主意识的培养。
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民主意识
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还可以在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其学会将政治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新的政治知识,促进其思维的拓展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升华他们对民主意识的认识。此外,教师在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时,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他们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其自身民主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时,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参与到校园建设中,针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在实际生活中,民主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小区的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和网上评议会等活动,拓宽其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从而促进民主监督的有效展开,有利于升华其自身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基层的民主管理,教导他们在村民会议上要积极地发言,并积极参加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促进村务公开制度的建立,从而促进基层民主管理的有序进行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基本的村委会工作,学习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从而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含义,明白实现村民自治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群众真正地理解民主的益处,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升华对民主意识的理解。
结语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调学生的成绩,忽视他们民主意识的生成,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讲解时事政治和结合实际生活的方式来具体实施,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