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构建

2018-12-29黄鹏宇郭莹莹

家长·下 2018年4期

从现实情况来说,民办高校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边缘化”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 “虚化”问题等“三化”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使党的主张、决定等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因此,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为目标”,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起到战斗堡垒作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以及确保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坚持应建必建” 的原则要求,“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民办学校,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并按期进行换届,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采取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派入党员教师单独组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途径开展党的工作,条件成熟时及时建立党组织。批准设立民办学校,要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得到有效的推动,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改变。

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对原有的各项党建规章制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坚持“废”要彻底原则、“改”要完善原则、“立”要全面原则,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党建规章制度。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包括:党支部选举办法、党支部工作细则、组织员工作细则、“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票决制度、预审制度、答辩制度、公示制度、报告制度和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等。坚持以“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遵循的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党建工作单位,形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密切联系与服务师生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中党组织设置方式,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确保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例如,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各专业成立了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学校党委根据各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实际,成立了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专业党支部,这样,就把党支部建立在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上,实行了崭新的工作体制,即学校党委——系(院)党总支——专业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体制,有效实现了专业党支部工作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体化,实现了专业党支部工作与学生素质教育等工作的有效融合和相互促进。在教育管理团队之中,党支部中党员主要组成为:教师党员、辅导员党员和学生党员,这就解决了原有管理模式中学生党员年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学生党建工作在各个年级中得到有效衔接,使得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中的教师党员、辅导员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对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以及使专业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衔接性和有效性。

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的要求,结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际,考察、选拔党务工作人员,把真正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高的党员同志选拔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强化对他们(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书记、院系组织员)的岗位培训,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思想理论(现阶段的重点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支部工作内容、党性修养、现代专业知识、常用写作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和驾驭风险能力。同时还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党务工作者开展民办高校中党建工作的调研,开展学术研究,探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途径和创新内容方法。

创新教育活动内容及形式,提升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实效性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对于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政治功能,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思想建设为先导,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武装党员,增强党员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关键,不断加强和规范民办高校党内的政治生活,增强其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交党费、过党日等基本要求,确保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时间不“缩水”、内容不“缺项”、程序不“走样”;三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紧密联系与服务师生为根本,要在服务中彰显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让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整体提升,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补充和载体的立体化式服务网络体系,以服务凝聚师生,推动基层党组织能够在强化服务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把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专业党支部,要求专业党支部从严教育、监督管理党员,使专业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师生团结的核心、克难攻坚的堡垒;四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为突破,要根据党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紧密结合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优化党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以问题为导向,把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高校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紧扣党建工作和党员的工作实际。要构建开放、包容的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如“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党建远程视频平台等)不断拓宽党员教育培训渠道、载体和方式,共享活动资源,提高教育效果的覆盖面、感染力和影响力。

基金项目: 2017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GXDJ-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