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渡式主题班会的再思考

2018-12-29雷婼熙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3期

《“让渡式班会”改变了什么》一文发表后,笔者认识到让渡式主题班会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只有不断优化班会内容与形式,才能顺应新教育环境下学生成长的需求,提高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 让渡主体关系的再审视

我所提出的让渡式主题班会,是以小班会的“让”,即全面放手,让学生在班会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大班会的“渡”,即教师精心筹划,引导学生召开某个特定主题的班会,升华教育的效果。大小班会的有机结合,既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了班主任的引领作用,通过主题的策划、频次的调节,实现主题班会的良好运作。

让渡式班会的主体是谁,是教师与学生吗?是教师“让位”学生,教师“渡”学生的单向线性关系吗?自然不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中国教育环境不断改变,随着中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中学生需要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而教师受到学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的限制,加之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首先是学生的家庭氛围。所以,让渡的主体关系应该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一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主体继而连动其家长,两者的关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让渡的主体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它包含一切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积极成长的力量。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带班经验和教育管理智慧,能认清新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用让渡的方法来重构班会生态,推动班级建设。

二、让渡式主题班会的结合点

在《“让渡式班会”改变了什么》一文中,笔者细陈了让渡的具体做法、原则及模式,也举出了一些实践案例。本文中我还要进一步细化,提出一些要关注的结合点,使让渡式主题班会呈现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1.结合学段性质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学习能力日益发展。初中学段分三个阶段,每个学年学生的表现有所不同,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时制宜地设计班会显得至关重要。

初一学生处于小初衔接期,应以文明礼貌、习惯养成为主,遵守规则和培养学习习惯应该成为班会设计的重点。例如,开展让班长带头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规的活动,班规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和完善;又如,让学习委员筹备优秀作业评比活动,通过学生为展示的作业打分,促进学生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等。

初二学生处于成绩分化期,也是青春叛逆行为表现显著的时期,应以学法指导和青春期的情绪调节为主,此时可让学生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如开展“课代表学法指导讲坛”、“青春期的暴力行为”家庭场景模拟表演等。

初三学生处于毕业冲刺期,应以目标激励和培优辅差为主,此时可以让学生开展“我的理想高中”展示主题班会,模拟中招会现场;“总有微风吹到角落”,为落后的同学打气等班会,让学生自己筹划和举办。

教师的“渡”可以渗透在审核、指点策划活动方案阶段以及对班会后的总结点评中,将自己融进班会之中,成为班级的一员。

2.结合阶段性的学习内容

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除了烦冗的日常管理事务外,还承担教学任务。此时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学科资源,寻找德育教育点,通过班会这一阵地,举办学生感兴趣又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主题班会。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展学科视野,又完成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班主任、教师双重身份的双赢和与学生的共赢。

班主任可以将自己在专业领域完成的一些论文或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学生共享,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专业魅力和用心程度,影响学生向学,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如我在初二讲解科普说明文时,请西安工业大学教授徐光明到班,做“大数据时代下的洞察力、思考力、执行力——航空兵突防突击综合训练及三维信息平台技术介绍”讲座,来“渡”学生的科普知识。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他们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兴趣空前高涨,为进一步学习理科做了铺垫。

3.结合班级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个班级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班级问题,班主任不必惊慌,所有的问题都将因我们的积极应对而转化为推动学生自我认知和改变的契机。班主任应该做的是群策群力,发动学生干部,必要时可以动员家委会成员参与解决。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也是对班级情况最了解的人。用好学生干部,既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会让班主任的工作轻松不少。我的管理思路是,班里出了问题,我先向学生了解具体情况,再询问班干部解决的办法,如果他们也不能解决,我会引导他们求助于其他同学协助解决。总之,一定要把班级的管理权让给学生,信任和发动学生,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初二第一学期时,班级一度出现了学习倦怠情绪,我适时召开了一次学生自主筹划的“培养吃苦精神”的小班会,但一次班会收效有限,于是我把小班会转化为大班会。我做了三方面“渡”的工作:一是邀请了两位有相关背景的学生家长讲述当年上学的吃苦经历,激发学生的吃苦意识;二是倡导为期两周的“5点半”晨读计划(参与的同学非常踊跃);三是利用节假日,我与学生相约长跑,进一步磨炼学生的意志。

4.与学校的大活动有机结合

班主任除了负责每周一次的班会外,还要负责学校的一些大活动的班内筹备。如果我们能将学校活动和班会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事半功倍,由于积极筹备而将在校级活动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我的做法可供大家参考。我喜欢“狠”抓校运动会。我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因为体育不仅能促进身体强健,是中考科目之一,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竞技精神和集体凝聚力,这种竞技精神一旦作用在学习上,效果不可估量。能否成功转化,关键要看班主任是否能抓住教育契机促成飞跃。我们班的男生从初一开始就表现出多动、浮躁的特点,我从第一次校运动会前就利用班会时间,着力打造我们班的“五环男孩”,这大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竞技意识。我不仅从思想上引领,还从行动上去带动。我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带学生去长跑或打羽毛球。三年来,我班在校运动会的总分排名一直都是全年级第一,初三时两位同学分别打破了校运动会400米及1000米跑步的纪录,多名同学在区运动会上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

这些男生有一部分起初成绩平平,但运动会后信心大增,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这时,我会围绕运动会举行一次大主题班会,调动士气,再让学生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班会强化效果。如前期体育课代表负责全程的统筹安排,宣传委员、文体委员负责记者小分队和啦啦队建设,后期历史课代表负责历史上身残志坚运动员故事会分享,班长负责运动员颁奖仪式等。

5.结合节日、纪念日

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是班会的好素材,可在学期之初让班长安排两至三个节日或纪念日的相关主题班会,如端午习俗我来学、春节习俗我来做等。这样三年下来,对学生来说是一番很厚重的传统文化积累。

初三时,我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结合各大高校的“三七”女生节活动,请陕西妇女研究会理事、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军芳到班,做了主题为“女生向前一步——家庭与性别平等的报告”来“渡”学生。这次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性别关注的视角,激发了班级女生的独立精神和奋斗意识,我班的女生也一直是班级引以为傲的中流砥柱。

再如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我策划并组织了两次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开往未来的列车”移动读书体验活动来“渡”学生的阅读意识,两次户外读书活动均得到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撰写活动心得,表达他们在户外阅读的美好感受。第二次的读书活动被拍成了微电影,获得了西安市碑林区微电影大赛的一等奖。

6.结合社会热点

现在的学生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时代的共鸣者。所以我“让”位于政治课代表,在班会带领学生聊国家大事,我将社会上对中学生有积极影响的节目,推荐给学生,带领学生做一次类似的活动模拟,如汉字听写大赛、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

我让语文课代表策划班级汉字听写大赛、班级朗诵比赛、班级书写比赛等班会,这些活动往往和年级的活动重合,这样就实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双赢。

三、让渡式主题班会的感悟和设想

作为班主任,我所期待的班会应是我和学生共同的港湾。在这里,班主任没有思想负担,学生能有所收益,班集体不断成长;班会课,不再让我头痛,而是让我享受,让渡式主题班会就是这样一种班会。

“让”就是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让其更舒展地成长;“渡”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留白的艺术,是教师的用心发现、积极思考、耐心等待,让学生自然成长。“让”“渡”需要时间,需要班主任信任学生,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活动。最后才发出自己的声音,细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带领大家抬头看,仰望我们的光芒汇成的属于我们的星空。

我们必须革新观念。班会应该是班级的聚会,是思想与情感的汇聚,是德行与眼界的提升。把班会精神巧妙地疏导进学生的日常生活,留意学生平时的点滴成长,做纪念式的总结,打造一间有情怀、有温度的面向未来的教室。

我认为,有经验和余力的班主任,应该让让渡式主题班会成为以初中生三年发展为背景的坡度式、系列化主题班会活动,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在学期之初就应该进行三年班会的总体规划,根据班级实际,在每学期班会安排的重点上进行有序的调节,使班会活动更符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学段特点、个性需求,从而保障让渡式主题班会开展得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个性化。

让渡式主题班会,如一场修行,在“让”出学生光芒的同时,也“渡”出了老师的境界,让学生和老师甚至更多的教育力量一起在这个平台上闪闪发光。

专家点评

我喜欢“让渡式”班会课的提法。它是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给予,又是班主任育人方向的宏观把握,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班会方向。之所以说方向,是因为婼熙老师并未提供班会的模式来框定,反而提供了几个“结合”,很好地处理了自我班会与学段特点、学校大局、生动生活以及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小空间演绎了大教育、腾挪出大美好。这样的班会课值得学习与提倡。

点评专家:知名班级工作研究者 梅洪建

雷婼熙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