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8-12-29杨亚丽于素贞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漯河46000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内二科河南漯河46000
杨亚丽,于素贞(.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漯河46000;.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内二科,河南漯河 46000)
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调节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精神心理障碍,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最终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烧灼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多数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症状[1]。行为胃肠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重点是研究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和影响。在传统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行为胃肠病学更强调通过全程干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综合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亦成为胃肠病学新的研究领域之一[2]。关于行为心理干预对MPFD患者行为学和精神心理特征影响的研究报道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M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行为胃肠病学研究工具,如饮食行为干预、运动行为干预、睡眠行为干预等,研究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对MPFD患者行为学特征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MPFD的患者128例,依据行为心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1~59岁,平均(53.8±6.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40~60 岁,平均(53.2±5.4)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年龄分层、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组后参加1次时长40 min的非互动式小组讲座,并发放1份自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南》手册。观察组患者入组后每周参加1次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教育和FD相关知识。(2)饮食行为干预:每位患者计算摄入总热量、营养物质含量及三餐情况,营养师结合患者标准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和病情等,指出患者饮食行为不足或错误之处,并帮助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3)运动行为干预: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病情、并发症及既往运动情况,指导患者开展规律的合适运动,并监督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包括运动项目、强度、频率等个体化指导管理。(4)工作行为干预:根据患者工作岗位、工作强度、夜班等情况,结合患者病情提出个体化工作行为干预意见。(5)睡眠行为干预:采用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睡眠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睡眠行为建议,并制定个体化睡眠计划。(6)心理干预:调查并根据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辅导患者解除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必要时在精神心理科医师指导下给予药物或非药物干预。(7)个体化答疑解惑: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化问题进行答疑。
1.3 观察指标
1.3.1 饮食行为评定 采用简化版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调查、记录患者饮食行为[3]。饮食行为主要包括每日饮食频度、饮食速度和饮食饱度等。饮食频度指每天习惯的进食次数,以及是否存在跳餐、过点用餐、夜宵、零食等;饮食速度指每餐进食时间,每餐进食用时小于或等于12 min判为进食快速;饮食饱度指进餐后自我饱胀感。
表1 两组患者饮食行为组间比较[n(%)]
1.3.2 运动行为评定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中文短卷版评价患者体力活动情况。IPAQ量表主要根据评价对象体力活动强度和代谢能量水平对运动行为进行分级,分为体力活动量高、中等和不足3个等级[4]。
1.3.3 睡眠行为评定 采用睡眠日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定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PSQI由18个自评条目,7个成分组成,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各成分得分相加为PSQI总分,最低0分,最高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评分大于或等于8分者判为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率=睡眠障碍例数/研究对象总例数×100%。
1.3.4 就医行为评定 参照PAJALA等[5]关于就医行为的调查方法,调查患者干预后1年内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嗳气、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就诊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因此产生的医疗费用等,以此对患者就医行为进行评定。
1.3.5 心理情绪状态评定 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POMS量表包括5个消极情绪分量表(紧张-焦虑、抑郁-气馁、愤怒-敌视、疲劳-迟钝、慌乱-迷茫)和1个积极情绪分量表(精力-活力)。情绪紊乱总分(TMD)=5个消极情绪分量表总分-1个积极情绪分量表总分+100。TMD越高表示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饮食行为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每日进餐少于3餐、3餐、大于3餐,以及跳餐、过点用餐和进食饱度为5~6成饱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运动行为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体力活动高者所占比例为4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4%(P<0.05);观察组患者体力活动不足者所占比例为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9.7%(P<0.05),见表2。
2.3 睡眠行为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为(6.88±1.53)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1.68)h(P<0.05);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和睡眠障碍率分别为(3.75±2.06)分和 14.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28±2.54)分和 40.6%(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行为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行为比较[±s或n(%)]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行为比较[±s或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或t P睡眠时间(min)6.88±1.53 6.25±1.68 2.218 0.028 PSQI评分(分)3.75±2.06 5.28±2.54 3.743 0.000睡眠障碍率9(14.1)26(40.6)11.365 0.001
2.4 就医行为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年内因胃肠道症状就医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就医行为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就医行为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就医次数(次)1.14±0.82 3.05±0.97 12.030 0.000内镜检查次数(次)0.33±0.67 1.15±0.55 7.568 0.000医疗费用(元)578.24±66.74 1 376.65±83.85 59.600 0.000
2.5 心理情绪状态组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5个消极情绪分量表和TMD评分均明显降低,积极情绪分量表(精力-活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紧张-焦虑4.45±1.58 5.33±1.36 3.377 0.001抑郁-气馁2.44±1.19 3.11±1.42 2.893 0.005愤怒-敌视2.07±0.63 2.53±0.76 3.728 0.000疲劳-迟钝3.42±1.59 4.05±1.36 2.409 0.018慌乱-迷茫5.26±1.38 6.34±1.49 4.254 0.000精力-活力19.05±3.76 17.46±3.84 2.367 0.020 TMD 98.52±7.06 104.28±7.93 4.340 0.000
3 讨 论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有可能出现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前者通过激素水平变化抑制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道动力下降和消化功能减弱;后者导致内脏神经紊乱,进而出现内脏感觉与运动异常,抑制消化系统功能,引起消化功能障碍[6]。此外,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增加[7]。上述因素均为FD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因此围绝经期女性更易罹患FD,即MPFD。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工作,以及诸如饮酒过度和烟草使用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运动行为中的长期久坐和体力活动水平降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便秘患病率呈正相关,减少静坐时间和增强体力活动水平在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差和倒班所致睡眠剥夺是引起FD的独立危险因素[9]。国内未见MPFD患者行为心理特征和干预措施效果相关研究报道,但有研究显示,FD患者多存在饮食行为异常、体力活动水平较低、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和睡眠质量较低等情况[2]。这些行为学异常是诱发FD的危险因素,亦是FD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所致行为学改变的表现。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本研究以M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对MPFD患者行为和心理学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可以降低习惯进餐次数减少或增多、跳餐、过点用餐和进食饱度5~6成饱等诸多不良饮食行为患者所占比例,提高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增加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并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因MPFD症状就医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医疗费用等。
另一方面,FD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均与负面情绪密切相关,但负面情绪等精神心理症状是FD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原因还是结果尚不明确[1]。MPFD患者受FD和围绝经期双重影响,其精神心理状态更值得关注和研究。本研究采用POMS量表对MPFD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和迷茫等负面情绪评分及TMD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情绪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MPFD患者心理情绪状态,有利于MPFD患者的治疗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集中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MPFD患者饮食行为、睡眠质量、心理情绪状态和运动活力水平,减少患者就医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医疗费用,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理情绪状态,为提升MPF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