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8-12-28孙彦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孙彦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成为现阶段图书馆工作和发展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适应当下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能满足地方不同用户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进而为后期我国社会型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智慧图书馆的使用效果,进而对用户的需求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智慧图书馆的启迪和影响,并针对信息技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索,以期提升图书馆的创新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78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0-0-02

1     “互联网+”概述

第5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的发展和服务的模式都会因互联网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即都会以“互联网+”的形式存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出了“智慧地球”的相关理念,并且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肯定和普遍认可。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平台、信息通道技术,将互联网与各企业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在传统企业的基础上,开创另一种新的生态发展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6大特征,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互联网+”是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不仅打破了传统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还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為企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服务行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其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潮流,才能突破困境,实现进一步发展。

2     “互联网+”智慧图书馆的可行性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智慧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确保用户消耗较少的时间去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甚至为其提供一定的潜在需求。

2.1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RFID是互联网技术中物联网运行的基石,因此“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在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2.2   “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与智慧图书馆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智慧图书馆和“互联网+”的发展理念从某层面来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二者都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注重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只是智慧图书馆面对的人群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需对不同人群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第二,二者都提倡结构重塑,只是智慧图书馆在重塑过程中,需打破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而“互联网+”则不需要。第三,二者都采取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发展模式。

3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于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功能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智慧地球”概念自提出之初就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肯定和普遍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与专业文化知识无法实现“智慧地球”的发展目标,导致人们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也造成在物联网、云计算机平台和智慧设备结合下的“智慧图书馆”在应用过程中,大多数人对其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层面,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阅读的作用与信息化服务的功能。

3.2   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无法满足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需要

智慧图书馆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撑,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给予图书馆建设的费用有限,从而无法支撑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从而导致收藏功能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无法最大程度上发挥智慧图书馆的作用,也无法满足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要求。

3.3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技术与信息时代发展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传统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图书的加工和生产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且部分文献信息也不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而“智慧图书馆”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它不仅能帮助用户及时查阅自己所学的文献资料,减少了大量的查阅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选择性地过滤了已经不具备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从而节约了用户的阅读时间。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部分区域的图书馆设备比较陈旧,因此无法满足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技术要求,也造成了图书馆内的信息传播速度降低,影响了客户的用户体验效果。

4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措施

4.1   完善图书馆网络体系

“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机平台和智慧设备,创建的一项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产物。换言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因此为从根本上保障智慧图书馆运行的高效性,完善区域网络体系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在进行网络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在建设的过程中,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应该结合当下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从而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第二,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从而保障智慧图书馆的适应性、合理性。第三,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网络高效建设,进而确保用户在区域内的各个角落都能够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第四,选择兼容性较好且融合性较高的网络作为图书馆资源的接受和传输装置,从而丰富图书馆服务网络资源的同时

4.2   采用全新的科学技术,为资源共享一体化知识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图书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内的主要资源,用户在有需求时,并不是对某单一的区域进行某一资源的查找,而是根据资源的相关内容和主题,进行大范围查找,从而极大地浪费了用户的查找时间。因此为了提高用户的查找效率,在建设智慧图书馆时,应该采用全新的科学技术构建网络体系,进而确保用户在進行搜索时,能及时地找到核心建设点,进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式管理服务的同时,为资源共享一体化知识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用户的服务体验。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在建立的过程中,还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各种文献资源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4.3   搭建操作系统层和应用软件层

图书馆在应用过程中,云计算服务商能够提高独特的操作系统,因此在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发展状况,将云计算技术贯彻在整个建设过程,即通过搭建操作系统层和应用软件层的方式,确保其可兼容性。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向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在构建图书馆管理系统时,一方面需考虑广大用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服务性能和安全消防性能,进而为计算技术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难度。

4.4   拓展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需求,利用大数据的服务模式是当前智慧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这种服务方式能系统地分析不同用户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合理性服务计划,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智慧图书馆的高效性、科学性、适应性。因此,在后期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提高对大数据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借助此项服务技术,分析不同用户到图书馆内的阅读次数、阅读时间、阅读科目和阅读类型,进而精准地分析出不同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对信息资源种类的需求,以期为其提供相类似的书籍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客户的用户体验。

4.5   建设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物联网

为保障智慧图书馆的持久发展,应加强其与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之间的紧密性连接,以此来保障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实时监督图书馆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不良问题。因此,在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自动化的办公室设备系统,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式对其进行操作和监管,从而降低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实现了远程调节图书馆的设备和资源有效共享的目标。

5     结 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是各地方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主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轻松、愉悦阅读空间的同时,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设目标,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地方图书馆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国栋.“互联网+”时代指挥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策略[J].山西档案,2017(4).

[2]李洁.基于SNA的馆藏数字资源知识聚合可视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10).

[3]夏秀双.大叔居环境下地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11).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