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
2018-12-28钱一
钱一
摘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遇到的瓶颈之一就是学生语言水平似乎停滞不前。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单一,而中介语的石化现象不可忽视。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结合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分析,从语言基础教学,文化因素教学,以及语言输入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希望对学生和教师有所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介语;石化现象
一、引言
随着英语学习的流行与普及,很多学习者,也包括很多教学者在某一时刻都有英语水平难以再取得进步的感受。也有高校的学生反馈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明显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这一现象应该得到各大高校的足够重视,毕竟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填满时间,考试及格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全方面运用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导致英语水平不再提高的原因之一。
二、中介语与石化现象
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是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随着二语习得者学习的不断进展,中介语会逐渐接近目的语。Selinker同时指出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能力经过一段时期的稳步提高后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徘徊现象,这就是学习者的中介语出现了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在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个体石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偏误, 也就是错误被多次纠正并被认为已消除,然而又重复出现; 二是语言能力石化, 即个体的中介语词汇及句法结构方面的石化。在特点性质上,石化现象又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犯的可以得到改正的一般性语言错误不应被视为石化现象, 只有那些顽固的、无法改变的语言错误才是石化状态。石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是持续性和抗拒性, 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石化现象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寻找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石化现象的原因
Selinker提出了五个产生“石化”现象的原因。第一个就为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无疑会对目的语产生影响。而当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时候,这就是正迁移,原因往往是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之处。但当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干扰时,这就是负迁移。举个例子说,汉语中区分性别的代词“他”和“她”在发音上没有任何区别,而在英语中相对应的则是两个不同的单词“he”和“she”,使得很多学生在口语使用中总是犯错。
第二个原因是培训转移。它指的是教学者的中介语不够准确或不够地道,这样一来,學习者受到了误导,因此导致了根深蒂固石化现象。第三个原因是学习策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采取的教学策略的不同,也会发生学习者在某方面较为薄弱,在语言使用中有明显的缺陷。第四个原因是交际策略。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交际,但这也会使语言学习的其它方面被无限缩放,久而久之,一些石化现象也会致使交流不畅或失败。第五个原因是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它指的是学习者将所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应用到其他的语境中去。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语言基础教学
基于以上的原因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策略避免或克服大学英语教学阶段中介语的石化现象。首先,我们应该继续强调英语基础的学习。大学生在经过高中前长期的英语学习后,英语水平会呈现“高原期现象”,即英语水平在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提高的语言能力徘徊现象,这一现象在语音和句法方面极为常见。例如,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卷舌音。当然这也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学习策略和培训转移的影响。这样的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英语语音课,尽量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阶段,虽然老师要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也已修完所有语法知识,老师还应适时地对英语的整个语法体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石。但是语法知识的习得比较枯燥,学生也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所以大学英语的语法教学要尽可能地增加趣味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除此以外,在词汇运用方面也极易出现石化现象,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两项技能中,学生能够恰当输出使用的单词很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都过联系学生已知的词汇的方法,如同反义词,近义词来介绍更多的高级词汇,并要求学生在恰当的语体语境中逐步用高级词汇代替一般词汇,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词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便于打破词汇石化现象。
2.文化因素教学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离开英语国家文化因素教学。就像词汇,语法一样,文化也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语言的恰当使用离不开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否则,即使我们掌握了词汇,句法也不能保证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含义。Corder提出了语言运用的“显性错误”和“隐性错误”的概念, 那些明显不符合目的语语法结构的中介语形式属于显性错误。而那些符合目的语的语法结构却不符合目的语的语义和语用规则的错误则是隐性错误,即语用失误。相对来说,隐性错误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直接导致交流困难,甚至失败,也容易造成文化误解。而且不容易被学习者发现和规避, 也就更容易出现石化现象。然而, 在中学阶段,学生接受的英语教育主要以单纯的语言使用规则为主,很少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适当加入异国文化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在语言当中的渗透作用,这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也可开设跨文化交际等专注于文化差异的课程,更加全面地介绍西方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语言输入
最后,充足最佳的语言输入对大学英语教学也很重要。对语言的感知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之一。学生想要提高现有的英语水平,增强交际能力,就要先养成对英语的感知和理解,这就少不了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而语言输入的选择也很关键。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提供难度略高于其当前程度的可接受的语言输入,这样才是激活二语习得机制的正确途径。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教材,提供恰当的语言输入,使得学生仿如身临真实的二语环境,减少母语的干扰性,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克服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中介语水平,攻破固化思维和石化现象,灵活运用地道的目的语词汇和语法,灵活利用教学法,促进学生提高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Longman, 1992.
[2]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RA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
[3] Corder S. Pit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4] 戴炜栋, 蔡君梅. 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