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英语学科特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新版《新标准英语》(三起)三年级教材为例

2018-12-28李荣华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第三人称表格建构

李荣华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既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根据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过程,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发展观察与发现、比较与分析、概念的建构等学科思维能力(程晓堂,2015)。本文将巧妙挖掘新版《新标准英语》(三起)三年级教材(下同),结合部分案例,初步探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发展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看一看,发展学生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活动多是以多模态语篇的形式出现的,有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这就要求学生会用“看”的技能理解语篇,发展自己观察和发现的思维能力。

图1

在教学上册M1 U1的主课文活动到“I’m Lingling.”处时(见图1),让学生看一看姓名Lingling和Sam,Amy的不同之处,有学生说:“Lingling是由拼音拼出来的。”我紧接着再问:“那说明这个女孩是……”“中国人。”大部分学生看了看Lingling在书上的形象,答了出来。我再问:“埃米是……”“外国女孩。”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三年级起点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以学了两年的语文为基础的,因此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发现中英姓名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能力。

二、比一比,发展学生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英语中有不同的语法结构,不同的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一样的意义。如果学生能够适时地比较和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结构及其表达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还能提高他们比较和分析的思维能力(程晓堂,2015)。

图2

下册M4 U2的主课文活动(见图2)一共通过三个小情境来呈现新知。前两个小情境是复习助动词do的用法,最后一个情境是在前面情境的基础上呈现do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does。第一个和第二个情境分别展示了Daming询问调查Sam和Lingling对两种水果喜恶的情况,而在第三个情境中Amy只分别询问了他们其中一种水果的情况,有留白。

图3

这样的安排对于初学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变化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于是,我改变主课文活动(见图3),使情境之间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在左右情境中对比同一种水果的不同询问形式,并提问:“右图中Amy是不是在询问对面Daming的情况呢?”显然不是,从而学生可以更清楚地领悟出do在什么情况下才变成第三人称单数形式does。在充分比较体悟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Amy没有问到的两种水果的情况以对话表演的形式补白拓展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迁移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比较与分析的思维能力。

三、猜一猜,发展学生概念的建构的能力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系统(程晓堂,2015)。英语单词的概念并不是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词语来匹配。例如cap和hat都翻译成“帽子”,但是在英语中这两种帽子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是前面有帽舌的,后一种是四周带帽檐的。因此,在教学英语单词时不能简单地通过汉语释义来讲解,要使用图片、实物和动作等其他方法让学生理解英语单词的真正意义,从而准确地建构概念。

图4

我在教学下册M3 U1的新单词table tennis时不急于直接教读,而是把一个单词拆成两个单词,先出示“ten-nis”和网球图片(见图4)后,问道:“为什么在乒乓球的单词里有一个表示“网球”的单词呢?”并以此问为契机,给学生讲起了乒乓球单词的来源故事: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常在室外打网球,当地几天阴雨连绵,影响了他们打球。于是他们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了较大的实心球,用木板代替了网拍,用小网代替了大网,在室内的桌子上打起了“网球赛”。故事讲完后,我在“ten-nis”前面添加“table”,并提问:“同学们,根据我刚才讲的故事猜一猜‘table’这个单词的意思。”“乒乓球?”一名学生猜道。“两个单词合起来才是乒乓球的意思。”我提醒道。“中间的网?”“不对。故事中为了在下雨天也能打网球,英国海军想了个什么办法?室内很小,所以用……”我耐心引导道。“桌子。”“对了。是餐桌。乒乓球就是餐桌上打……”“网球。”学生齐答道。

英语是工具与人文高度融合的课程,不仅要通过学习英语单词建构新的显性概念,更要通过挖掘单词背后的人文故事来建构西方国家历史、地理、风俗等文化内涵的隐形概念,从而发展学生概念建构的思维能力。

四、填一填,发展学生记忆与转换的能力

表格是提取、归纳与整理信息的一种有效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提取和记忆对话语篇的信息,帮助学生站在另外的角度转述对话语篇的内容。

下册M6 U1的主课文活动是一篇较长的对话语篇,虽然对话角色只有两个(Sam和一个男人),但对话涉及到的人物活动较多。所以,我在复述课文的环节设计了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归类的表格如下。

表格需要学生根据对话语篇的内容,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按上午和下午,分别填上人物相应活动的动词短语,并改变动词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第五模块已经初步掌握了动词末尾加“s”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变化的一般规律,表格前面的三个空格都填得不错。最后一个空格是特殊情况,即动词以ch结尾加es,需要教师指导填写。最后引领学生根据表格转述对话语篇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切实发展了学生记忆与转换的思维能力。

五、想一想,发展学生判断与推测的能力

新版《新标准英语》(三起)教材中的导入活动具有促进学生认知和心智发展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导入活动中的动画情境想一想语言背后所反映的情感态度、隐含意义等,从而培养学生判断和推测的思维能力。

图5

下册M5 U1的导入活动的内容十分有趣(见图5),狗在睡觉,猫却一直在狗的身边不厌其烦地问“Do you like football?”“Do you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等问题。如果按照猫前面的问题,小狗应该回答:“Yes,I do.”或者“No,I don’t.”。但是狗没说话,猫却说了一句话:“Oh,you don’t.”按照一般的理解,猫的意思是你原来不喜欢在每周一踢足球。其实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给了学生一次判断和推测语言、揭示隐含意义的机会。

因此,在热身环节我让学生读读已学的Chant“I like coffee,I like tea...I don’t like lions and they don’t like me.”为后面推测和输出语言做好了准备。接着播放导入动画,理解问句含义后,让学生把猫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整并表演出来。当学生不知道怎么说时,我提示道:“Oh,you don’t like____.”大部分学生会说“Oh,you don’t like football.”或“Oh,you don’t play football on Mondays.”这些在语法上看起来正确的回答。这时,我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猫和狗的表情并判断,最后有学生表演说出:“Oh,you don’t like me.”通过让学生补充语言,最终表演时推测出了猫所说语言背后的情感秘密:我打扰狗睡觉了,狗生气了,狗不喜欢我了。

猜你喜欢

第三人称表格建构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统计表格的要求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履历表格这样填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