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订版PEP《英语》教材图文细节点的挖掘
2018-12-28朱晓琳徐云月
朱晓琳 徐云月
修订后的PEP小学英语教材(教科书),图文编排精美,色彩明艳,绘本似的编写让我们眼前一亮,但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精美的图文往往只是他们眼前一晃而过的风景,图文中隐含的细节信息常常会被忽略掉。所以,精准解读教材图文便是摆在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解读和挖掘出小学英语教材中图文细节点所隐藏的丰富教学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让教材中编排精美的图文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呢?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大教材观于心,觅各单元话题相关性
PEP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在小学阶段一共有八册学生用书,笔者所提出的“大教材观”要求教师能厘清这八册教材的各种话题,对各册各单元主题话题之间的内容了然于心。
(一)通教材,厘话题
教师在通读整八册教材后,应能做到将每册话题一一罗列,并对每册教材的大话题铭记于心,这有助于教师在备课中有“大教材观”,紧扣话题更好地设计出一堂堂精彩的课,同时也让学生对教材有全局的“话题”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以下是笔者整理的3/4/5/6下册单元话题如图:
(二)通话题,觅关联
教师整理各册单元话题后,找出各册话题之间的相关性,对备课与上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后册话题觅到了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就能在备课中将学生已学话题融合进去,真正做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呈现,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下表是笔者整理出的各册话题的相关点:
在大话题的引领下,教师再细细研读每一课时的图文,先读单元情景大图及蝴蝶页,领会单元教材图文整体话题的编写意图,对各册教材里相关联的话题可以有效整合到一起为课堂所用,对每一课时中图文细节点的发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大话题观于心,觅情景板块图相关性
“话题”是单元板块整合的关键,教师要围绕中心话题开展教学。每个课时板块之间仔细观察都能找出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而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多个性格特征分明的角色一直活跃于小学阶段的8册教材中,也就是说这些角色要陪伴每个学生整整四年的小学英语学习时光。
(一)思前顾后,现教材人物特征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考虑人物设定的前后联系,将教材中人物的角色特征迁移利用到每一课时的情景中,让图文、人物角色、每一个细节都得到放大,教材文本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知道,Robin这个小机器人是贯彻PEP教材整8册教材的一个人物角色,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并将该人物的一些细节点整合在一起,从而让人物性格更丰满。
图文1、2,是教师们在备课中发现并整合到一起的细节信息。
图文1
图文2
图文1五(上)Unit 2 My week B Read&write中用虚线圈出来的Robin会教Yifan play football/play ping-pong/play basketball/do some kung fu这一细节,显示了Robin的一些能力。在图文2五(下) Unit4 What can you do?B Read&write新授时,教师将人物细节的信息放大,设计一些让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如下列判断What can Robin do?Tick or cross.它是让学生判断,然后提出:“Guess!What else can Robin do?Why do you think so?”学生一定是凭着想象力无根据地猜,He can cook...此时教师说Robin can play football并自然插入图文1,告诉学生这是之前五(上)Unit 2 My week B Read&write提到的他要教Yifan的运动项目之一,所以他还会踢足球。这样的猜测和教学有根有据而不是瞎编胡造的,而且也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内容,激活了学生遥远的旧知。同时,在教师带着学生思考文本的前后联系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二)咬文嚼字,探改版教材意图
笔者发现,每一年新版教材推出时会在一些细节上有微调。本文所提的“咬文嚼字”是指对这些文本的微调要做一些深入思考,从而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下是2015版本与2016版本的教材图文的两组对比图。
对比1
对比2
对比图1中,2015版本中有kind,而2016版本却把kind剔除。而这个细节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单词kind是本课时的新单词不需要放在这,这里是旧知的滚动环节,没有新知kind的进入,学生旧知巩固能更从容些。在揣摩编写者的意图中我们认真思考了,并启示了我们对教学细节的设计。
对比图2中电话号码的调整带给我们的反思是:我们的课堂设计要符合生活实际。这一细节的调整,也许是编写者发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随意的号码是不真实的。而接触2016版本的学生在课堂中他们颇有兴趣地问教师这号码打得通吗?真的是Mike和Amy的吗?一点细微的改动,立刻唤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并纷纷用英语说出他们自己或父母真实的电话号码。
总之,教师应对教材的改版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些深入的思考,提高对所教文本的解读的能力,让所教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三)质疑文本,挖学习素材细节
文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材中多以对话、语篇等形式呈现,教师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词句做深入思考会发现丰富的教学资源。
图文3
图文4
如:笔者观摩了一堂(图文4)教学实例,课堂中教师对句子“...,but I can’t swim.”创设了一个发散思维的问题提问学生,Robin为什么不会游泳呢?没想到学生给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Because he is a computer.”几个淘气的学生甚至模仿触电的状态告诉你。这样的Why?在课堂中多提,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六(上) Unit6 How does he feel?-B Read&write图文3:
图文3中文本信息教师重点圈出来的The next day,it is raining.在课堂中,教师提问Why is Robin worried?学生都能迅速给出答案,Because Robin can’t swim.更有一学生提出质疑,下雨Robin陷在泥潭里不是会被电死吗?Because he is a computer.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
因此,教师应该打破课时之间割裂的观念,思考课时板块之间的连续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图文所带来的信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小情境图于心,读图片信息拓展思维
PEP教材每个课时会有一些小的场景来支撑语言,小情境图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直接资源,是学生理解文本的直观信息。很好地解读小情景图,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信息。以图文5和图文6为例解读研究:
图文5
图文6
(一)“小”情境,“大”话题
在图文 5五(下)Unit 5 Whose dogis it? B read &write中,我们发现Robin躲在树后,并面露畏难之色,教师在课堂中提出 “Whydoesn’t Robin want to swim like a fish?”让学生观图、读图并思考,课堂中就有学生回答“Robin can’t swim.”与前面五年级上册中所学的内容自然联系起来,学生们已经会思考,这一连环式的启发都是从Robin这一角色出发牵出的一些信息链,真正用足资源并积极创课堂亮点。
(二)“小”动作,“大”文化
在图文 6四(上)Unit 5 Dinner’s ready.B Read&write中,此处John是外国人,观察他的表情和动作,备课时从John不想使用筷子而为难的表情和动作立足,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学会句型 Try to use chopsticks,渗透国内外不同的用餐文化,既切合单元话题,也了解了语言所依靠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小情境图的“小”对学生来说很“大”,教师应做到“小”图大“说”,并从小小图片中读到很多的信息资源,真正发挥出小情景图的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的重要媒介。修订的PEP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材料丰富,能够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认真阅读、深层解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图文细节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相信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