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

2018-12-2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同组面瘫针刺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 鹤山 529700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贝尔麻痹或面神经麻痹,多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面肌瘫痪,主要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该病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为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春夏季节。中医称为“面瘫”、“口眼歪斜”、“喎噼”。在本病的治疗上,除早期应用激素外,针灸的早期介入已成为学科共识,而且有关针灸对本病的疗效探讨已有大量研究[1-4]。研究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之间的竞争性的活动依赖性,弱化手区的功能,促进面区的功能恢复[5]。本课题组采用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60例病人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鹤山市人民医院门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人入组顺序将病人编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5个月。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组别例数年龄/岁 性别男 女病程/d对照组3040.30±2.36 19 1113.50±3.49观察组3042.30±2.19 17 1314.63±4.17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神经病学》[6]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患者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患者无严重心、肾、肝等疾病;④患者非中耳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引起的面瘫;⑤自愿接受针刺治疗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中枢性面瘫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伴有严重心、肾、肝等疾病,威胁生命安全者;④不接受针刺治疗或者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取穴:双侧风池、合谷、太冲,患侧牵正、翳风、地仓透颊车、四白、巨髎、阳白、攒竹、迎香。操作:透穴采用华佗牌(中国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0.30 mm×7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透刺进针50 mm,其余诸穴采用0.35 mm×25 mm毫针,面部穴位采用平刺或斜刺,其余穴位均垂直皮肤刺入15~20 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有酸麻胀感或者医者手下沉紧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取穴:健侧三泉穴(膝关节外侧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为下泉穴;下泉穴上二寸为中泉穴;中泉穴上二寸为上泉穴)、灵骨穴(手背虎口处,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侧三里穴(足三里穴外一寸五分)、侧下三里穴(侧三里直下二寸)、三重穴(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橫开一寸处为一重穴;一重上二寸为二重穴;二重上二寸为三重穴),患侧地仓透颊车。操作:透穴采用华佗牌0.30 mm×7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其余诸穴采用0.35 mm×25 mm毫针,透刺进针50 mm,其余穴位均垂直皮肤刺入15~20 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以局部有酸麻胀感或者医者手下沉紧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7],Ⅰ级计1分,Ⅱ级计2分,Ⅲ级计3分、IV级计4分,V级计5分,VI级计6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 ②面部残疾指数(FDI)[8]:由社会功能评分( FDIS)和躯体功能评分(FDIP)两部分组成,共10项。FDIP含1~5项,每项分4个等级,分别为2~5分;FDIS含6~10项,每项分6个等级,分别为1~6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FDIP评分越高,提示预后越好;FDIS评分越高,提示预后越差。

1.5 疗效判定 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7],痊愈:面部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符合H-BⅠ级标准;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仔细观察可见面肌异常,符合H-B Ⅱ级标准;有效: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符合H-B Ⅲ、IV级标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符合H-B V、VI级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H-B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3周及治疗4周后H-B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在治疗4周时的疗效均优于治疗3周。观察组在治疗3周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H-B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3周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FDIP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3周及治疗4周后FDIP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在治疗4周时的疗效均优于治疗3周。观察组在治疗3周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FDIP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3周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FDIS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3周及治疗4周后FDI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在治疗4周时的疗效均优于治疗3周。观察组在治疗3周时及治疗4周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FDI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3周比较,△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率为50%,观察组痊愈率为6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既往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干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单纯针刺[9]、灸法[10]、针刺配合灸法[11]、针刺配合刺络拔罐[12]等,针刺所选穴位也有差异,有单纯取阳明经穴位者[4],有取督脉穴者[13],亦有单取一穴[14]治疗的。研究发现,针刺、隔姜灸、电针、中药均可有效治疗面瘫,其中针刺、隔姜灸、电针、中药治疗面瘫疗效相当,均可显著改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15-16]。本实验采用董氏奇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发现与传统针刺相比,两者在治疗4周时的疗效及治愈率方面虽没有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在治疗3周时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董氏奇穴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起效可能更快,且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疗效更好,研究结果丰富了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干预方法。

董氏奇穴是台湾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其所应用的穴位大多数与十四经腧穴不同,有“奇正相通”之特色,其疗效往往较十四经腧穴为佳。目前关于董氏奇穴的临床研究较多[17-19],而以董氏奇穴干预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较少,周帅等[20]曾观察了董氏奇穴为主配合运动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但该研究采用传统穴位与董氏奇穴交叉使用,仅仅对有效率进行了统计,且非临床对照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说明董氏奇穴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所选穴位以董氏奇穴为主,从H-B评分、FDI评分及临床疗效多个方面,验证董氏奇穴的临床疗效,更有说服力。

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穴位组方主要包括三泉穴、灵骨穴、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三重穴,且均提倡健侧取穴,属于传统经络理论巨刺法的范畴,《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已有研究表明[21],巨刺健侧穴位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优于针刺患侧穴位,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患侧神经处于水肿期,传导障碍,而正常部位的传递信息功能未受影响,巨刺针法刺激人体正常部位,完成调节控制功能,促使上下左右平衡,使神经传入、中枢环节、效应器、传出感受器等各部分形成封闭的环式回路,促使大脑皮层内相应通路受到调节控制,从而起到控制疾病、帮助恢复健康的作用。

三泉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之上,性属阳木,主风邪,故可祛风;且根据脏腑别通理论,心与胆相别通,心主血脉,针刺本穴实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胡梦[22]曾应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现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灵骨穴居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灵骨穴可治疗头面部疾病,且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本穴可鼓动周身气血,驱邪外出。又肝与大肠相别通,针刺本穴可通过肝藏血的功能上行头面濡养头面部经筋。侧三里、侧下三里及三重穴位于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之间,足阳明经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足少阳胆经“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针刺上穴可沟通两经气血,起到驱邪外出,治疗面瘫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验证实应用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本实验亦有不足之处,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干预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23-24],本实验纳入人群未明确限定病程长短,课题组下一步将进一步分别验证董氏奇穴对面瘫急性期与后遗症期的不同疗效,为临床更有效的应用董氏奇穴提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同组面瘫针刺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新知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