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36例临床观察
2018-12-28丽娟
丽娟
1.云南省广南县中医医院,云南 广南 1663300; 2.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3.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03;4.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相关文献研究报道显示[1-3],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丰富的同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患者,尤其是中医湿热证患者往往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4],众所周知,当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需要按疗程使用多联抗生素治疗,而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抗生素危害认识的不断加深,部分患者更愿意接受使用中药调理的方式来解决病痛,以缩短抗生素治疗疗程,因而笔者针对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相关临床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72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33.45±1.21)岁,病程10~38个月,平均(17.23±1.31)个月;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15±1.32)岁,病程8~43个月,平均(18.16±1.7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符合西医内科学中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5],即临床症状、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等符合慢性胃炎临床特征。②所有慢性胃炎患者症状符合中医诊断学脾胃脏腑辨证及相关文献中湿热证的临床特征[6-7],即表现为胃脘痞满,纳呆,恶心欲呕,口苦口粘,渴不多饮,身困乏力,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症状;③患者家属对本调查研究知情并签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未遵医嘱完成服药疗程,中途自行终止治疗者;②合并胃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肠梗阻、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等患者;④基础有头痛、颈痛、腰痛或精神障碍、失眠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者;⑤合并心衰、肾衰、休克等病情危重患者。
1.4 方法 ①对照组使用西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厂家: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80035;规格:30 g×14粒/盒)30 m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厂家: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1661;规格0.25 g×4粒/盒)5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国药准字H44021518;规格:0.25 g×50粒/盒)1000 mg/次,2次/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基础处方:姜半夏10 g,黄连6 g(布包),黄芩10 g(后下),干姜10 g,甘草6 g,党参10 g,大枣15 g,煎服方法:用1000 mL冷水浸泡30 min后开始煎煮,煮至水开后再煮20~25 min,滤出药液、药渣加适量冷水再煎煮一遍,将两次煎煮所得的药液共约600 mL混匀,分早、晚餐后各温服一次,7d为1疗程;饮食禁忌: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瓜果、辛辣油腻香燥食物;随证加减:腹胀明显伴腹痛者加木香、槟榔、元胡、川楝子,纳呆不欲进食者加鸡内金、神曲、山楂,呕酸嗳气明显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1.5 疗效观察及疗效判定 ①用药第3天开始,每隔1天对患者家属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②病情改善判断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淡白舌,薄白苔,无滑数脉象,脉象趋于平和;有效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轻度症状,舌苔仍黄,但不厚腻,仍可见滑脉或数脉;无效为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③生活质量变化评判标准:依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进行评定[8],总分为100 分。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⑤患者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14.25±1.02)d,短于对照的平均治疗时间(16.36±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22%,对照组满意度86.11%,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常见证型有寒邪犯胃、脾胃湿热、饮食伤胃、肝郁气滞、淤血阻络、胃阴亏虚、脾胃虚寒等,其中脾胃湿热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或灼热胀痛,口苦口粘,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偏厚,脉弦滑偏数等症状,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化湿,和胃调中为主,可使用的常见方剂有三仁汤、清中汤及半夏泻心汤等[9]。
半夏泻心汤并非是专治湿热的方剂,而是寒热平调的和解剂,笔者综合以下几点主要原因,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来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首先,笔者认为慢性胃炎湿热证的湿和热并非突然产生,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病情进展演变而来,它既要有脾胃中阳受损,水谷津液运化不当,化生内湿的病理基础,也要有内湿蕴阻日久化热的病情进展趋势,即所谓流水不腐,腐水不流,中阳充沛,自然流水不腐,内湿无源,中阳不足,自然水停湿聚,内湿由生,因而慢性胃炎湿热证具有标实本虚,标热本寒的发病特点,治疗上正好可以灵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来进行寒热平调,标本兼顾;其次,治疗湿热证主要是要使热去湿除,五脏中得病易从火化的是心和肝,即五行关系中的木生火,而心主火,泻火当泻心,故选用泻心汤可阻止湿从火化,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正好可去上焦之火,有利于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的标实;再次,半夏泻心汤中半夏、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具有温中阳,燥中湿的作用,有利于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的本虚。由上述分析可知,虽然半夏泻心汤是寒热平调的和解剂,但其方标本兼顾,用药合理,短小精悍,易于加减,适用于慢性胃炎湿热证的综合调理。
基于半夏泻心汤治疗湿热证理论上的优势,同时结合业内同仁使用半夏泻心汤调理胃肠道疾病的经验,笔者将其应用于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临床治疗,并进行观察,实践证明,在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处理,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满意度,可见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