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检测1q43-q44缺失综合征
2018-12-28胡蓉杜娜罗晓辉卢建李怡黄伟伟
胡蓉 杜娜 罗晓辉 卢建 李怡 黄伟伟*
(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医学遗传中心,广东 广州 511400;2.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 511400)
1q43-q44缺失综合征,又称为Mental retardation, autosomal dominant 22(OMIM#612337),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度至重度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小头畸形(microcephaly,MIC)、胼胝体发育异常(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ACC)、肌张力衰退及癫痫(seizures,SZR)等[1]。由于不完全外显、表现度差异以及多基因效应等原因,该综合征的病例较为复杂,患者临床表型不一[2]。鉴于目前国内罕见报道,本文结合CMA检出的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胎儿,对相关文献汇总复习,提高对1q43-q44缺失综合征表型及致病基因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因停经26+周,超声发现“胎儿鼻骨显示不清,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来本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患者非近亲结婚,无胎儿畸形家族史。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送检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
1.2 研究方法
1.2.1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抽取羊水约10ml,并进行接种、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及核型分析。
1.2.2 CMA检测 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array)检测平台,即Affymetrix公司的CytoScan750k芯片,进行酶切、连接、PCR扩增,产物纯化及片段化、标记及杂交,芯片洗涤后扫描。查询OMIM、ISCA、DGV及DECIPHER等数据库进行CNV分析。
2 结果
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提示46,XN,未见明显异常。SNP-array分析提示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1q43-44位置存在缺失,片段大小约3.1Mb(图1),该缺失可导致“1q43-q44缺失综合征”,且目前国内少见报道。该区域涉及SDCCAG8 (613524)、AKT3 (611223)、ZBTB18 (608433)、HNRNPU(602869)、ADSS(103060)等11个OMIM基因。
图1 胎儿羊水染色体微阵列结果图
3 讨论
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q43位置的缺失,首次于1976年Mankinen[3]在1例3岁小头畸形及癫痫的患儿中报道,1981年Juberg等[4]建议在临床上将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作为一类综合征来进行诊断。随后Roberts等[5]精确描述该综合征表型,即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及面容异常。目前通过CMA检测出1q43q44缺失的患者已达40多例[6],该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汇总见表1, 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这些表型,患者症状不一[7-10]。这也使得1q43-q44缺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难度大大增加。
表1 部分已报道1q43-q44缺失综合征患者表型汇总
注:表中比值为:具有该表型的人数/患者总数
随着高分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的应用,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也进一步深入。一些研究报道AKT3、HNRNPU及ZBTB18(ZNF238)基因与该综合征神经发育表型相关[2, 10, 11]。有文献报道在AKT3基因敲除鼠的大脑和胼胝体的大小明显降低,提示AKT3可能是ACC和MIC表型的候选基因[12]。Hill等[13]和Boland等[8]相继报道1q43q44片段的缺失与MIC、ACC及SZR表型有关,并准确定位MIC表型的关键区域,而位于这一区域的AKT3基因,其半剂量不足很可能导致MIC或ACC。但随后van Bon等[9]研究者发现AKT3基因并不位于与ACC的关键区域中,即其与ACC表型不相关。
Nagamani等[11]也在研究中证实AKT3单倍剂量不足并不能引发ACC,但能导致MIC,这也表明AKT3是MIC表型的强候选基因。同时他们也发现两个新的ACC表型候选基因CEP170 及ZBTB18。目前也有研究报道ZBTB18是1q43-q44缺失综合征核心表型MIC及全身发育迟缓的候选基因[14]。
此外,Caliebe等[15]还发现了发育迟缓、肌张力衰退、ACC及SZR表型的另一候选基因HNRNPU。Thierry等[10]报道9例表现为中至重度智力障碍、癫痫的患者,其缺失的1q43-q44片段上均包含2个编码基因HNRNPU、FAM36A和1个非编码基因NCRNA00201。Depienne等[6]报道中也证实HNRNPU的loss-of-function变异能导致神经发育性疾病如综合型癫痫的发生,其单倍剂量不足是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一种发病机制。
目前大部分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研究中患者样本量较小,表型变化较大,且高分辨微阵列技术产出的数据量繁多,信息复杂,该综合征基因型与具体表型的关系仍未明确。本病例SNP array结果提示1q43q44区域片段存在的缺失,包含与表型高度相关的AKT3、ZBTB18及HNRNPU等基因。尽管超声结果并未发现胎儿表现出已报道的1q43-q44缺失综合征表型,但由于存在不完全外显、表现度差异及多基因效应等因素,不能仅仅只靠胎儿超声结果来进行评估。孕期结合超声监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对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诊断有着关键作用。而CMA检测也为1q43-q44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