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语言特色分析

2018-12-27范雨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德伯家的苔丝语言特色

摘 要:语言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是语言,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载体是文学作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著名创作之一,作者选择用比较朴实自然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使得读者可以通过这平实的语言来了解作品的内涵,充分体会作者哈代欲表达的情感。本文对这部作品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语言特色;语言风格;情感

作者简介:范雨(198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1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始终将语言艺术与主题完美结合,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运用象征手法借助事物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及通过人物对白与对比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生动具体,紧扣主题,表现出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批判。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

一、叙述词汇的多彩性

词语是语句的基础,将不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过程,一些关键性词语的使用还能在语句和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词汇的应用上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语言水平,作者使用的语言形式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表达情感的整体效果。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用多元化的词语,丰富的语言对主人公苔丝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详细描绘,从而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在苔丝首次出现时,哈代用“纯洁的女人”来形容她,这个形容词将苔丝的美丽的外表与善良的内心直接无误地表达了出来;在克莱尔第一次见到苔丝,并被苔丝深深吸引时,哈代用“那么羞羞答答”“那么柔美轻盈”,使读者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形象映入眼帘,好像自己也一下就陷入了恋爱中;在苔丝将自己所遭遇的伤害告诉克莱尔时,克莱尔反应十分强烈,哈代用“几乎站不住了”这几个字,来表达这件事对克莱尔的重大打击,表现了克莱尔痛苦的心情,而后的“他对她竟会有这样的看法”表达了苔丝对克莱尔所表现的态度非常失望,这段情节与最开始克莱尔对苔丝的赞美和喜爱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中也运用了大量方言,尤其是苔丝的父母使用的方言居多。方言在这其中显得自然质朴,使得人物的语言更加自然,与身处的社会阶层相符合。方言有时代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的俗语,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下,方言越多就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平庸。同时主人公苔丝却很少用方言进行转述,哈代想要借此表明她是德伯家的真正后代,突出小说的主题,苔丝本人从自己的语言上来体现对自己家族传统与荣誉的维护。

二、借助象征手法营造意境

象征手法是很多创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时常用的表达手段,象征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好地融入到作者营造的意境中。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通过描述植物与动物,来侧面烘托出任务的性格和命运。比如当苔丝从亚历克家出来的时候,她的胸前别着一朵带刺的玫瑰花,但在苔丝低下头时,却不慎被玫瑰花上的刺刺伤,这个象征着苔丝将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这是用对植物的细节描述,进行铺垫,以此来象征人物接下来的命运,选择植物这种意象,是为了使读者对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有更好的体会,也是为了衬托苔丝纯洁无瑕的形象,使主人公苔丝的形象更加立体,与后面发展的故事情节进行鲜明对比;除了植物,哈代还借助了动物这种意象,比如小说中的“鸟儿有的时候在打盹,有的时候是在欢快的鸣叫”,用鸟儿情绪的多变来象征暗示主人公苔丝的命运也是波澜起伏的,比如苔丝家的“老马”,这个词语虽然是无意之笔,但其中的一个“老”字立即将苔丝家困难艰苦的家庭环境表现出来了。使用大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这种生物来表达情感,对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描述,铺垫故事情节,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舒适、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人物对白与对比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物对话对于剧情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丰富了人物形象,体现了复杂的对比关系。在这部作品中,人物的对白是具有多变性的,不仅有书面语,还有方言,两者交替出现,使得小说的表达语句生灵活现。比如苔丝的父母言语间充满了乡土味,说话也很简短,十分符合他们出生于农村,沒有接受过知识教育、势力拜金的身份形象;富家少爷亚历克道德品质低下,粗鄙淫荡,有时会直接用“去他的”“他妈的”这些粗俗的话谩骂苔丝,甚至用“小妖精”来称呼苔丝,这些词语都表现了亚历克的没教养以及对苔丝的玩弄和不尊重,从中可以看出亚历克虽然是个有钱人,但品性恶劣,注定与苔丝之间会发生一场灾祸。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在对牧师克莱尔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描写时,用主人公苔丝纯洁的形象与牧师自私无知的形象进行对比,间接批判了牧师克莱尔身上严重的男权意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达成共鸣,这种对比手法对人物形象有更详细的刻画,也表现了作者在小说中批判这类形象的情感。

四、总结

《德伯家的苔丝》整部作品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控诉了男权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将苔丝的不幸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苔丝的不幸来源于社会的压迫、黑暗面以及对女性的不重视。小说中恰到好处的人物语言与周围的背景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对小说的主旨有更深刻的体会,在阅读时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宋洪玲.《德伯家的苔丝》语言特色分析[J].语文建设,2017(32):31-32.

[2]和彩霞.《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风格再探[J].语文建设,2016(23):79-80.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德伯家的苔丝语言特色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