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研究

2018-12-27杨硕高云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杨硕 高云柱

【摘要】布置作业是一门艺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作业的方法和批改,阐述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分层作业;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以往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机械枯燥,增加学生的负担

作业虽然是用来检验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为了考虑到“学业分数”而一味地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想通过磨的方式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殊不知这样机械、枯燥的作业,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反复练习不仅不能提升他们学业水平,反倒使他们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那些相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无法从枯燥、机械的作业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少了兴趣他们对学习更没了动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关注考试需要也要关注到本学科的特点与学习的目的.

(二)作业缺少精心设计,缺乏新意

几乎所有的数学任课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翻开五花八门的练习书,题目大致相近或者相同,有时甚至在不同的书中能看到一模一样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大多针对全体学生,而忽略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果教师拿着这些资料用作为作业,而不去重新改编与设计,就布置给学生,可想而知这样的作业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至少不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

(三)应试目的性强,忽略学生实际需求

作业原本是用来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该是为教学服务满足学生需求.但是随着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加,教师和家长们对“应试型”作业越来越重视,甚至于认为那些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的、增加学生学习趣味的作业都是无用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往往都以中考题型为范本,要求学生反复操练中考试卷中出现的相关题目,忽略学生对实际的需求.学生渴望得到形式多样符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作业,而不是千篇一律,以考试为唯一目的“一刀切”作业.

综上所述传统数学作业无论从设计还是批改上来看,都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充分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是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分层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一)分层次原则

新课改倡导教学要面向全部的学生,并且体现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别为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必须接纳学生存在差异性的事实.学生的课后作业需要体现学生之间的层次性,需要认真分析和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基础扎实,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分析推理能力较强,成绩优秀.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掌握的知识处于中等水平,有不错的理解能力,但是考试成绩不够稳定.C层次的学生与A,B层次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非常的薄弱,并且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成绩处于偏下水平.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从A层次学生对作業的需求来说,仅仅书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课后的独立思考,拓展型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于B层次的作业,学生在上课期间认真听教师讲课,课后认真复习比较,稍加思索就能够完成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对学生来说既可复习基础又有提高.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上课不能够全部听懂,需要完成该层次的作业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将教材基础知识弄懂弄会,就能够完成作业.综上所述,教师需要认清不同学生所处的层次,各个层次学生对作业有不同的需求,教师要遵循不同层次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分层作业.

(二)兴趣性原则

课后需要让学生去完成作业,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整天面对枯燥无趣的作业,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作为主要学科,数学作业需要设计得趣味性又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题目的素材和知识背景尽量来源于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素材,在能够持续不断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课上,让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并让同桌的同学相互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相向而行”,什么又是“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什么又是“相距”……再请两名同学上台模拟表演:“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三)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其中,其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很难消化和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在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适当地把作业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的自主设计上和积极参与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给学生留白.例如,说可设计没有统一答案的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补充一个或者若干个条件,运用所补充的条件进行相关计算和推理.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行分层作业方式,适时的激发学生兴趣、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尽可能地和每名学生有单独交流,使学生对分层作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