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8-12-27哈斌
哈斌
【摘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核心素养中提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途径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52-01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方面,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学习的环境都是比较落后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也很一般。在家长监管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很重要;另一方面,学生减负和数学教学之间有一定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重“教”,轻“学”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来进行知识传授。新的教育理念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只是一味的听、记。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想法、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序,更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而其课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班级内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差异较大
初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大众的教育,初中生是接受义务教育学段的学生,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之间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说,基础教育在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同时,由于个人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明确有效教学是什么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三)充分了解学生,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这样才能收放自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分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積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面对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的这种不好的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层,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四、小结
初中的数学教学对于建立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推进优质化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品质。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18).
[2]陈冬.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