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制快乐练习大餐,提高课堂效率
2018-12-27镇蓓蓓
镇蓓蓓
摘 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高效课堂中的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教师呈现给学生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练习大餐。“色”即练习形式的“趣”; “香”即练习内容的“实”;“味”即练习的思维深度要“活”。
关键词:精心烹制;快乐;练习大餐;提高效率
一节课,除了师生共同活动探究新知外,就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思维开始疲惫的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精致思维体操的训练,则需要教师呈现给学生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精致练习大餐。
一、“色”,即练习形式,要“趣”
一般课堂练习时间在一堂课的15分钟之后,这正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关键时间。如果能有新颖、有趣的练习,吸引学生參与的热情,那么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会得到有效延续。
“趣”可以是呈现练习的方式有趣。把练习内容串在学生喜爱的情景里,创造有趣的情境。
【课堂回放】 《7的乘法口诀》。
师:7个小矮人看我们小朋友口诀记得这么好,特别拿出了一朵大大的七色花,要送给大家。(学生一下子重新坐好,一脸惊喜的表情)
师:不过,想拿到这朵花可不容易,因为它的每个花瓣里都藏着一个问题,只有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得到哟。想得到它吗?
生异口同声:想!
响亮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热情高涨的表现。
师:先看这片粉色的花瓣……
教师轻轻的语气与学生屏息凝神的注视,拉开了有效练习的序幕。
“趣”也可以是练习的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富有童趣。这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也有了精心的展现。图1就是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后的一组练习。
形式的变化足以让学生时时保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有更高的热情参与练习。
二、“香”,即练习内容,要 “实”
课堂练习是数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学生将新知内化的重要途径。“实”,是指课堂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注重练习目标,整体构思。要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层层递进,让学生顺利地将新知内化、建构。
【练习设计重现】 四上《运算律》。
1. 比眼力。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75+(48+25)=(75+25)+48
(m+n)+k=m+(n+k)
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 (75+25)+48
(2)45+(88+12) B. 16+72
(3)75+(48+25) C. 84+(28+23)
(4)(84+68)+32 D. (45+88)+12
2. 比思维。
你会填吗?
x+y=( )+x
(45+36)+64=45+(□+□)
560+(140+70)=(560+□)+□
35+(b+m)=b+(□+□)
3. 比速度。
全班分两大组进行比赛三次:
38+76+24 38+(76+24)
(88+45)+12 45+(88+12)
第三次自由选择:
(75+25)+48 75+(48+25)
4. 比方法。
下面两题怎样算比较好?
339+258+42 (447+168)+53
四组题层层递进,首先复习巩固了两个加法运算律的认识,在第一组题中用一题两个规律的运用,把两个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再认,既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又加深两种运算律特征的理解。其次,在学生建立了两个规律概念后,进行规律的运用。第二组题是直接的运用,而第三组题就是让学生感知到运算律的神奇作用——可以使计算简便。最后的拓展,启迪思维,为后继学习简便运算做好铺垫。
“实”还指练习的设计,要注重练习的实效。因为新授课练习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更要求练习的目标要明,内容要精。
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因为前期口诀教学的反思中发现,学生对口诀学习的热情很低:觉得练习总是那几样,索然无味。于是决定在记忆口诀练习时,变化形式,多用几招,争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招:借助形象小手,顺着读。根据口诀的变化依次出现几个小手的手心、手背,顺读2遍。大部分学生觉得有趣,乐此不疲地翻动手心与手背,参与背诵。然而口诀中5的个数与翻动的次数学生还不能完全一一迅速地对应,因此发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招:变化节奏对口令。让学生根据笔者的拍手节奏,逐步加快语速。为了怕学生只是机械地顺着从一到五的背诵,就开始混乱抽取口诀,让学生读记。因为口诀不太熟练,又是乱抽的口诀,节奏一快,学生语速明显跟不上。参与人数与前面略有增加,很多一部分就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第三招:学生控制节奏,自拍自说。因为每个人的手必须动起来,那几个自顾自玩的学生也参与进来,颇有些成就感。
第四招:变化拍的方式。老是拍手难免枯燥,变化拍的形式,想继续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于是不停地变化形式,比如拍膝盖,拍肩膀,站起来学小鸡扇动翅膀。
随着形式的变化终于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起来,而且能根据笔者的口令对出口诀,真的好有成功感。然而在后面运用口诀计算时却发现,学生的口诀记忆得很不好。这是因为学生的精力全都放在了有趣的活动中,真正的任务——熟记口诀反而变成了玩笑,因此练习切忌花样繁多,华而不实。
三、“味”,即练习设计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要“活”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既要落实“双基”,更要思考通过我们的教学还能给予学生什么。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思维的挑战。因此在新授课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在尽量有限的练习内容中,增加一些“活扣”,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而不是单纯的机械运作。
比如,针对上面的《运算律》,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 (75+25)+48
(2)45+(88+12) B. 16+72
(3)75+(48+25) C. 84+(68+23)
(4)(84+68)+32 D. (45+88)+12
这道题中,(4)和C貌似得数相同。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就连起来了。其实不然,第三个数发生了变化。让学生的思维“跳跃”了一下,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特征之一——三个数其实是不变的,印象更为深刻了,给学生思维提了个醒:认真审题很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课时,学生对新知的同化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在新授课中进行“趣、实、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在巩固“四基”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到高效课堂所追求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