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12-26王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外环境保护心理健康

王勇

如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就必须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一、树立高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要想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地理老师就必须秉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们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此外,教师们还需要努力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讲解: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讲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组成结构,并为学生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别;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旱灾的视频让学生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树立起节约用水、珍爱水资源的观念。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学习地理的相关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挖掘高中地理中心理健康内容

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就需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师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导致教学活动脱离教材内容,那无疑是本末倒置。

例如,教师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就可以从地理课本出发为学生分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学生讲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完成地理知识的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图文资料等形式让他们了解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让学生们分析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破坏问题,通过相关地理知识的讲解努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三、加强高中地理心理健康课外实践

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往往还需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刻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课外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的授课形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提升地理成绩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发展。第一,教师要围绕教材开展实践活动探究,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感受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明白应当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环境污染与防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调查生活垃圾清理情况。学生们在实践调查过程中会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垃圾清理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去探究和创新。教师只有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环境保护心理健康
环境保护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