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12-26宋睿
宋睿
当前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学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不仅削弱了学生自主思索、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很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为此,笔者在简要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给当前的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一、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明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改变之前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处的位置加以引导。自己的家在哪个城市?这个城市属于哪个省?与自己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等等。在逐步引导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地理知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多角度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多角度呈现地理课堂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师要擅于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河流讲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从西到东,最后由山东流入渤海。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黄河的历史渊源、黄河对中华文明的重大作用等,让学生意识到黄河的重要性。然后,再转变教学方向,将课件指向黄土高原的现状以及黄河中下游的自然环境。课件中图片、视频、音频的强烈对比,一定能加深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人为原因的角度去思考造成黄河被污染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师既要明确教学目标,又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案制作中。第一步: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默读预习,对黄土高原的环境特点有一个大体印象;第二步: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对比黄土高原跨度下不同省的特点;第三步:对周边城市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黄土高原对其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原因。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对不同现象的看法。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更容易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别出心裁”,多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将课本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旅游经历相结合,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用问题启发思维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通过科学有趣的问题的设置与提出,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质疑、推翻、论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说一下中国地理的划分。一般学生会将中国分为北方和南方,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着否定学生,而是要询问学生这样划分的依据。接下来在综合学生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将教材中关于地理划分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四大区域分别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学生划分的不全面,是因为立足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所以,教师要结合多媒体,将不同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愿意去了解。在兴趣的指引下,教师再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解这样划分的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启发思维,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从改变自身教学态度做起,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