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探究
2018-12-26王静
王静
初中历史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关于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能够了解历史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呢?
一、运用历史朝代的特征和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增强学生的时序观念
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时代的特点。一切事物的发生也都是有其前因和后果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历史年代特征,从历史事件的“前因”或“后果”中的任意一方,去认识历史的演进过程。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在课程导入时我就明确指出强大的秦王朝二世仅仅存在了15年,使学生对于秦王朝的朝代特征有个直观的认识: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并能够通过秦朝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21)推断出秦朝灭亡的时间。秦王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可引导学生分析秦王朝短命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百姓因无法忍受秦朝的暴政,揭竿而起,最终秦朝被推翻。通过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而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将起义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由陈胜、吴广领导,后一时期由项羽、刘邦领导,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摧毁秦军主力的战役——巨鹿之战。但最终秦朝的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4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通过理清这些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因果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条理性。对于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三個重要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数字特征加强记忆,比如2+7=9,最终加强对秦王朝这个朝代特征的记忆。
二、结合多媒体,运用中国历代疆域图、战争战役形势图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各册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地图、图片,不仅能够起到增强学习内容直观性和生动性的效果,而且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念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了历史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我用PPT制作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出起义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地点:渔阳、大泽乡、陈县,并进行古今对照。通过地图中的箭头和标注向学生讲解大起义爆发的历程,将复杂的文字叙述具体化,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历史表象,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鼓励学生参演历史剧,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历史课本剧越来越得到重视。历史课本剧通常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取材于历史教材,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参与热情很高。通过编、导、演历史课本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也得到了落实。历史课本剧是在现实环境中演出,但尽量要与历史事实相符,学生在编排时需要运用思维能力再现历史。这样,历史时空观念在此过程中就得到了培养、锻炼和发挥。比如,在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时,我鼓励学生表演历史剧,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历史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在讲秦的暴政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秦始皇陵、阿房宫、长城的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去陕西临潼参观秦始皇陵,体会工程的浩大,感受百姓为修建这些浩大的工程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总之,树立历史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