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护理体会
2018-12-26王万仙
王万仙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1
护理人员要掌握疼痛评估原则,因为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所以在评估疼痛强度的时候呢,一定要以患者的主诉为依据。而不能依靠医护人员的主观判断,或是怀疑患者汇报疼痛的真实性和严重程度,这是护理人员要掌握的疼痛评估的基本原则。
1 连续评估和记录
疼痛患者入院以后,主管护士要评估疼痛的一般情况,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和治疗依从性,评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在疼痛治疗控制中的作用。要将以上的评估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同时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以备在疼痛的连续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准确的汇报自己的疼痛,为医生调整止痛药物提供很好的依据,这是在患者连续的疼痛控制中,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2 无需忍痛,提高生活质量
向患者灌输无需忍痛,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很多患者忍受疼痛,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担忧。怕麻烦别人,怕转移医生治疗癌症的注意力,认为忍受疼痛是一种坚强的表现等,因此忍受疼痛而不说。忍受疼痛带来的后果会让病人寝食难安,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疼痛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癌症疼痛也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告诉患者无需忍痛,积极配合疼痛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满意的缓解。
3 给药护理
3.1 了解常用止痛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
止疼药物的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非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非阿片药物又称非麻醉性止疼药,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为代表药物,主要用于轻度疼痛,尤其是骨和软组织疼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又称麻醉性止疼药,根据其作用强度可分为弱阿片和强阿片两类。前者以可待因和氨酚待因为代表药物,用于治疗中度疼痛。后者以吗啡、芬太尼、哌替啶为代表药物,用来治疗重度疼痛。
3.2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3.2.1 给药途径:很多患者入院以后要求使用针剂止疼,认为起效快、效果好,护士要教育患者尽量首选口服给药,告诉患者口服是一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另外口服给药患者可以自己控制,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主动性。经皮给药也是一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一般用于相对稳定的疼痛治疗,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因为注射药物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出院以后用药不方便,吸收也不可靠。
3.2.2 给药时间:目前疼痛治疗药物根据药物的释放速度,可分为剂式制剂和控缓释制剂两种。
3.2.3 透皮贴剂的使用:透皮贴剂是一类止疼药,它的用药途径是经皮吸收,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芬太尼透皮贴剂,它用于疼痛相对稳定的维持用药。药物经皮肤持续释放,一次用药维持药物作用时间可以达72小时。护理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粘贴部位,一般选择躯体平坦干燥体毛少的部位,如前胸、后背、上臂和大腿内侧。粘贴前要用清水清洁皮肤,不要用肥皂或者酒精擦拭,待皮肤干燥以后,打开药物的密封袋,取出贴剂,先撕下保护膜,手不要接触到粘贴层,将贴剂平整的贴于皮肤上,并用手掌按压30秒,以保证贴剂的边缘紧贴皮肤。每72小时要定时更换贴剂,更换时要重新选择粘贴部位。贴剂局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芬太尼的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的速度,从而缩短药物持续作用的时间。
3.3 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及处理
3.3.1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腹泻,便秘,腹胀及腹痛等不适,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影响凝血功能,主要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引起出血。
另外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肝肾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因此对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严格掌握禁忌证,避免长期大剂量服药,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以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发生,要及时处理。
3.3.2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第一个便秘,发生率在90%~100%,几乎所有使用吗啡类药物的病人,都会发生便秘。常规的预防措施有多饮水,多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的增加活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患者应按时服用缓泻剂来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第二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它的发生率在30%左右,一般发生在用药初期。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应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例如严重便秘,或肿瘤囊转移,或是放化疗引起,或是高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这些都是要排除的原因。
阿片类药物第三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通常发生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初期,以及明显增加药物剂量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思睡或嗜睡的不良反应。镇静可以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自行耐受,一般在用药几天以后会自行消失。预防镇静的方法,是在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時剂量不要太高,剂量调整以原有剂量的25%~50%的幅度增加。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镇静情况,应该考虑减低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剂量,如果镇静程度持续加重,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患者对躯体刺激没有反应,呼吸频率每分钟小于8次,并且出现了针尖样疼痛,要考虑阿片类药物的过量引起的中毒,要立即给予解救处理。阿片类的第四类不良反应是尿潴留,它的发生率低于5%。可能增加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同时使用镇静剂,腰麻术后,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等。腰麻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发生尿潴留的危险率可以增加到30%。在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时使用镇静剂的患者中,尿潴留的发生率可能高达20%。预防尿潴留的方法是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镇静剂,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如果发生尿潴留,可以使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热敷会阴部,或给予膀胱区的按摩,如果仍然无效,要考虑导尿。第五种不良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长期使用哌替啶即杜冷丁的患者,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这是因为哌替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去钾哌替啶,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而且半衰期很长,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蓄积,从而出现神经系统中毒。患者可以表现出颤栗,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大发作等症状。因此哌替啶只可用于短时的急性镇痛,而不适合用于慢性癌痛的治疗。
4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教育
临床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患者,并没有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止疼药。不按时服药,自行减量,延迟用药,拒绝服药,要求针剂,这些现象在临床很常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发现导致这些不依从行为的原因,来自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和担忧。表现在十个方面,前面已经提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