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镇痛药物
2016-06-07赵成龙
赵成龙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疼痛治疗的主力军。“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从罂粟的汁液中提取出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以及从中提取的许多半合成物质。生物碱可止痛,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因此,吗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是很多国人恐惧阿片类药物的历史原因,也导致了人们对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错误认识。
错误认识一:
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
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会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药物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内缓慢释放,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现象极其罕见。
在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控释片、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等。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国外大型临床实验证实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也就是说成瘾性发生率不足万分之三。
错误认识二:
用阿片类药物意味着“临终期”将至
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至少有50%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有一部分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阿片类药物是可以减量甚至停用的。而有些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癌症,肯定活不成了,“临终期”将至,于是任由疼痛持续存在,坚持不服阿片类药物。久而久之,导致患者生存欲望降低、治疗依从性差、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恶性循环,这样就缩短了生存期。
错误认识三:
疼时再服阿片类药物
部分患者担心服用阿片类药物会成瘾或出现其他身体不适,内心深处抵触服药。每每疼得无法忍受时才临时服药,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因为疼痛持续存在,时间长了,可引起疼痛中枢敏化,导致痛觉超敏,也就是说,需要加大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才能控制疼痛,而服用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对身体有害。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均建议慢性疼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时要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错误认识四:
杜冷丁镇痛效果好
肌注杜冷丁镇痛法人们比较熟悉,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剂。在使用杜冷丁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止痛作用弱,其强度仅为吗啡的1/10;其次,止痛持续时间短,约2~4小时;第三,其代谢产物易蓄积,且有中枢毒性。此外,杜冷丁肌注给药本身会产生疼痛,长期反复使用会产生神经毒性,患者容易成瘾,因此不宜用于癌症痛等慢性疼痛治疗。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予推荐使用的药物。
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阿片类药物,纠正错误认识,真正做到无痛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