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2-25聂影

科技资讯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聂影

摘 要:针对中高职衔接,介绍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中高职衔接发展现状,阐述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生源质量差,中职教学知识范围狭小,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缺乏规划和指导,国家职业标准未能为中高职衔接精确定位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给出中高职衔接的出路与对策,介绍中高职衔接新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63-02

1 国外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1.1 美国中高职衔接发展的现状

美国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安排具有系统性,为其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基础。美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且具有职业技术技能,能够继续升学的人才,并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且在美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大纲是由美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这就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顺利、通畅、无缝衔接。可以说美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形成了很先进的一整套制度,并且已经写入法律。其培养目标连贯、课程设计合理、报考途径宽松多样、又有政策法规作保障。

1.2 澳大利亚中高职衔接现状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达到规定的能力目标为核心,要求培养学生具备支持行业发展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其职业教育已经比较成熟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制。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都比较全面且保证能够相互对接。在澳大利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合作。其中高职衔接注重内容的衔接,培训课程也衔接紧密,实现中高职教育通畅衔接。

1.3 英国中高职衔接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对职业资格制度进行了调整,使职业资格证书也为社会所认可。为中高职衔接创立了中高职单元衔接模式,让重复课程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这种模式衔接顺畅、衔接紧凑有效,课程逻辑清楚,学生能很快适应。

2 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职技能培养课程与中职技能培养课程重复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一直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中职教育更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各种职业技能,中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都大力重视,唯恐教学覆盖面不全,但存在重复现象。

2.2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涵盖课程是以高中的知识为基础;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则以初中的基础知识为基础,课程内容过于浅显简单;通观中职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所教授课程对高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很低,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及能力要求过低。经过对比分析,中高职衔接课程在基础课程教学衔接方面存在嚴重脱节现象,致使课程衔接不顺畅,其整体呈现出学生基本能力水平和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且教学管理机制相对滞后。

2.3 专业设置脱节

衔接专业的选择依据不科学,中高职教育部分专业不对口。据调查,高职专业数量较中职专业少,中高职教育衔接缺乏沟通和协调,尚未形成一致统一对口的专业目录。中职学生在高职学校很难找到对应或相近的专业,一些中职学生为了升入高职院校,不得已而转到其他专业学习,有些中职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放弃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机会。

2.4 校企合作形式化

在中高职衔接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尚未从中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并且还没有建立起三方都信任的合作机制,在课程建设及管理的衔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校企合作形式化严重。要达到校企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政府、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继续付出不断的努力。

2.5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中高职教育要求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要使理工科高校毕业的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尚且有一定的难度,在职业技术技能的应用方面,这些老师的能力有待强化。师资队伍正待优化,其建设要有规划,这些都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课题。

3 中高职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3.1 生源质量差

中高职学生都是在初中或高中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很差,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各方面的素质难以统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严重问题。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倾向比较严重。纪律松散,精神面貌不佳。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差。

3.2 中职教学知识范围狭小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过于简单,且课程严重倾向于对技术技能的培养,导致对学生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过低,学生学习效果很差,结果造成学生只重视技术技能方面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对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尤其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的现实,学生毕业后的出路窄。

3.3 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缺乏规划和指导

课程体系衔接要求中高职院校的相应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各方面实现衔接,通过课程体系的相互对接,实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这就要求相应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主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组织管理部门,研究指导中高职教育衔接。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具体操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的衔接尚存在严重的问题待解决。中高职衔接双方合作机制尚不够健全。

3.4 国家职业标准未能为中高职衔接精确定位

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不能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国家职业标准还存在一定问题。缺乏企业引领的常设机构,制定程序趋于简单化,国家职业分类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标准的权威性、实时性、覆盖率正待进一步提高。

4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出路与对策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中职教育的出路之一,也是在工业现代化迅猛发展带来的所必然出现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对于中高职衔接,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给中高职衔接的在读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保障措施。

4.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要出路,就要加大师资建设及培训力度,派遣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实训,同时安排企业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双赢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双师制。

4.2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为中高职衔接搭建平台。利用企业提供的场地,学校出资金、出设备,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由双师型教师任教,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4.3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加高技能型人才数量,实现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展中高职学生学历直升渠道,实现从中职直升高职,对中高职衔接形成制度保障。建立提前招生录取机制,择优录取有意向于职业教育的学生。

4.4 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衔接

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点。中高职衔接应该依据“整体化设计”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坚持重视就业导向,同时也大力注重升学导向,从而体现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性、发展性和层次性”,避免课程脱节、课程重复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强调文化素养课程的建设,在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

5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之路。

5.1 “3+2”模式

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其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优势,采取分段教学模式。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来完成所有課程教学任务。合作办学的中高职学校共同参与,经过对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的整合、重组,制定出适合“3+2”模式的教学规划。学生毕业后,由中高职院校分别颁发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毕业证书。

5.2 五年一贯制模式

高职院校参加中考招生,直接招收参考且有到职业院校学习意向的初中毕业生,要求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连续学习五年,前三年按中职模式管理,后两年按照高职模式管理,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后,颁发高职专科毕业证书。

6 结语

经过政府、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不懈努力,中高职教育衔接必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找到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机制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宋婷,王彦飞.中、美、澳中高职教育衔接比较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56-60.

[2] 邵元君,匡瑛.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基于美英的经验[J].职教论坛,2012(28):51-54.

[3] 邵元君.英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及其借鉴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82-87.

[4] 曹永新.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5):205-206.

[5] 王建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23-26.

[6] 王志梅,祝成林.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学生本位”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3):104-107.

[7] 汪洁华.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交通职业教育,2016(6):23-25.

[8] 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浙江省五年制中高职衔接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5-9.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