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 创新古诗教学

2018-12-25周亮亮

江西教育C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笔者多媒体

周亮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当今新型教师有必要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当前,“班班通”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必备的教学设备,信息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教育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汲取传统教法中的优点,极力营造一种教师变教为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笔者结合本校课题《小学古诗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验研究》,谈一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之中的创新运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

(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

在小学阶段,学生依然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动态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入门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去追求、探索知识的奥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要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可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撞击出学生情感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文时,教师先播放天门山的美景,让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游山赏景,气势恢宏的画面一定会让学生对天门山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这首古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这一教学目的。

(二)动态演示,便于理解。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图文、动画以及录像资料等,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無需过多枯燥讲解,只要播放庐山瀑布的动态影像,学生就足以体会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与意境。这样的教学自然使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配乐范读,读中感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能否顺利地学习,取决于能否顺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文朗读,古诗教学更应重视朗读。现代的多媒体通过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内涵。在古诗教学案例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诗意范读会对语文教学带来让人惊喜的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语言组织能力

在教学《鹅》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仿照例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与课文有关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鹅的,接着运用课件展示:笨拙可爱的小鸭子、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展现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象,形象生动地畅谈,课堂拓展的效果好得让笔者感到非常惊讶。

(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这首诗是杜甫在什么情况写成的?为什么这首诗被人们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呢?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这首诗?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问题。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上查找到相关背景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主动对事先提出的问题作出一一解答。在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火花的答案诞生了。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它赋予了课堂教学以新的活力,形成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多媒体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波助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兴华苑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古诗笔者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老师,别走……
“拟古诗”之我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