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教育》读后感

2018-12-25冒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升学教育工作者老师

冒涛

《守望教育》是刘铁芳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这本书是通过对理想与现实边缘的对比,对“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思考。本书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充满对历史沉重的忧思,以及对生活现状的迷茫无奈,只是对现世教育事业所处状态的一种点到为止,但又意味深长的反思与感悟,如临清泉,如沐春风。当今社会,是一个任何事物都在向往短平快的年代,躁动喧闹,教育事业也不免会受到当今社会风潮的侵袭。

读一本书,就如同与智者饮茶相谈,既拓展了自身思维,又获得了宝贵经验,以此在与作者的共鸣中逐渐提升自己。笔者不久前阅读了刘铁芳老师的《守望教育》,颇有感悟,渐渐开解了心中对教育事业郁结已久的谜团,以下,且看笔者娓娓道来。

一、学生在学校究竟是接受“教育”还是接受“训练”

在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升学”的一元教育论述。书中所提到的“教育价值取向的一元化”指的是以“升学”为唯一和终极目标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也是当今社会乡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教育中也有所涉及。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似乎已成为广大家长朋友及老师们的共识,当然也成为我国教育之痛。

我曾经任职过几年的语文老师,深切体会到过学生对分数,对成绩的渴望,她们似乎只是为了升学而学习,只是机械的学习,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学习,初中学生如此,高中学生亦如此,“升学”的一元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将学生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仅是为了提高成绩的“机械训练”。那么,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作为老师或者作为家长,他们只会关心孩子跑的快不快,从不会担心孩子跑的累不累!

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应注重教育,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接受“训练”,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的是知识的传授能力,对此,我们应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对学生的素质、思维和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就语文学科而言,知识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万万不能把知识的训练当成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给孩子以尊重,还孩子以童真

刘铁芳老师在《守望教育》中“我们心中的历史”一文中写道“心中‘无历史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懂得怎样去尊重历史!”是啊,换而言之,心中“无”“学生”,我们自然也难以懂得怎样去尊重学生。我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即使无效,也要尊重”的言论,尤其是对学生的尊重。我在班级工作中,也时常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有没有对学生有过不尊重现象?但就新时期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尊重我们的学生成为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尊重有很多方面,或发自内心,或显于外表,但真实的尊重并不是表象工作,而是发自内心的,“敞开通向他人生命世界的那一扇窗户”的为人处世的状态。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做到给予学生以尊重,“目中有学生”。

此书中还有那么几段话:“那时候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基本教材,没有任何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像都比较轻松地应付的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的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时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與自然随意接触。”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几个瓦块、几根粉笔,在泥砌的地上画出一个个小方格子,这边成就了跳房子游戏;一片花田、几处墙角、一块长巾,几个人儿,便为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提供了前提。但回首今天,又有多少老师在教育上给孩子释放天性的空间,高强度的知识训练占去了孩子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因此,作为老师应充分贯彻落实“阳光”体育理念,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做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使其放松身心,高效率学习。

三、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

《守望教育》一书中刻画的哲理,值得每位老师深敲,如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可在现实教育中为老师们提供良好借鉴。有些人或许对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教育产生反感,但却无法忽视美德故事教育对人心灵的照护。在课堂上,很多时候,说教效果远不如故事教育效果,故事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一个故事或许可以改变孩子们一生的命运。例如,在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学中,教室们应当有感情的、有带入的将该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并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其在具体实践中深受启发,利用“司马光精神”唤醒孩子们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

四、培养学生“悦读”习惯,促使其会读书、读好书

阅读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怎样让学生变“阅读”为“悦读”呢?《守望教育》中有所提及。首先,“放任自由”不失为培养学生“悦读”的有效方法,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神话传说也好,卡通笑话也罢,全屏学生喜欢,当学生完全将读书作为习惯和生命需要时,教师们再适当推荐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刊,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城南旧事》等,并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比如,如果给你们三天光明,你们想去做什么呢?之后孩子们便展开想象,议论纷纷,以此得意有效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通过尊重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健康阅读,培养其良好的“悦读”习惯,促使其会读书,读好书。

结语

总之,读完《守望教育》一书,让我收益颇深,以前的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直是把教好某些优秀学生当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但刘铁芳老师却对此做出了隐晦的批判,当然,书中并没有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守望者”,但阅闭全书却充分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产生“守望”的冲动。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对学生的培养,应从“人”的概念出发,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做出统筹考虑。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一教育教学目标开启自己下一个教育教学生涯。

参考文献

[1]韩辉.尊重常识,守望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54.

[2]卢强.审视与守望:教育技术学科亟需面对的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7):42-49.

[3]吕梅.播撒阅读种子守望少儿心灵成长——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思路及启示[J].公共图书馆,2014(01):5-9.

猜你喜欢

升学教育工作者老师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